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司马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司马法

分类:【传统文化】

①周代土地、兵赋管理之法。《通典?食货?田制上》:“周文王在岐,用平土之法以为治人之道,地著为本,故建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邱有戎马一匹,牛三头;甸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又:“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邱,四邱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②古兵书名。1卷。《史记?司马禳苴(rángjū瓤疽)列传》:“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禳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禳苴兵法》。”《汉书?艺文志》称《军礼司马法》有一百五十五篇。

又称《司马穰苴兵法》。马司穰苴为春秋末年齐国人,本姓田,生卒年不详。关于其生平事迹史籍上记载颇简。《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载有他执法如山,斩杀景公宠臣庄贾的故事,至今脍炙人口。由于穰苴治军严明,收复了被晋、燕夺占的土地,并迫使两国与齐通使和好。田穰苴以军功被授予大司马之职,从此得名司马穰苴。

《司马法》,旧题为司马穰苴撰,但根据《史记》记载:“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明代人刘寅认为是西周时期掌邦政,统六师的大司马之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其成书年代大概在战国中期。《汉书?艺文志》称《司马法》有155篇,但今本只存“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5篇。现流传《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武经七书》系统诸本。

在对战争态度上,《司马法》提出了以正义之战反对非正义之战的思想。即“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同时认为国家虽大,穷兵者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表现了古人居安思危,安不忘战的思想。

《司马法》治军思想的核心是礼、仁、信、义、勇、智“六德”,其中仁和礼被放在突出的位置,说明古人已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胜败,与百姓的好恶息息相关,只有得到百姓支持的仁义之师,方能夺得战争的胜利。因此主张在农闲时兴兵伐罪,以免耽误农时;进入敌国作战时也必须纪律严明,以赢得敌国百姓的同情和支持;不趁敌国丧乱、灾难之时发动战争。

在作战准备和指导方面,《司马法》提出五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即“顺天”(顺应天道),“阜财”(广集财富),“怿众”(取悦人心),“利地”(利用地形),“右兵”(重视兵器)。在临敌作战时,必须善于料敌察机,即所谓“众寡以观其变,进退以观其固,危而观其惧,静而观其怠,动而观其疑,袭而观其治”。在充分了解敌情的条件下,乘敌犹疑、仓卒、受挫、谋划不定、冒险轻进等情况下,抓住时机予以打击。《司马法》中把兵力众寡、强弱,部队行动快慢,浅进还是深入等概念用“轻重”来阐述,并指出“轻重”是相对的,能够相互转化。

《司马法》对“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大凡布阵的根据、要求、方法等都有较详细的记载。书中还对夏、商、周三代军事制度的沿革进行了论述,为后世学者注解古籍提供了一定的根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