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吉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吉林分类:【传统文化】 吉林位于吉林省中部、第二松花江西岸,满语为“吉林乌拉”,即沿着大川之意,简称为吉林。明永乐时,曾命辽东都指挥使刘清领兵在此造船运粮。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今西门外靠松花江处建造船厂,吉林、黑龙江的水师船舰均在这里打造,故吉林俗称“船厂”。后设厅立府,为清朝吉林省的政治中心。在吉林北郊孤家子北两公里的山岗上,有战国时期的村落遗址(称猴石山遗址),根据考古发掘情况,说明这里农业比较发达,同时有渔猎经济;东郊龙潭山上,有建于四至五世纪的高句丽军事城堡,周长2396米,最高处超过10米,基宽10米,上宽1至2米,可见当时这里是军事重地;东南15公里的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有两处明代摩崖文字碑,记载了明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奴尔干都司的活动情况,说明当时这里是从内地到黑龙江口的奴尔干都司所在地特林(庙街,今罗尔斯尼古拉耶夫斯克)的中转站之一。 ①地名。在吉林省中部偏东。本名“吉林乌拉”,满语“沿江”之意。明清之际,曾在此造船,故又称船厂。明初为乌拉卫属地。清康熙十年(1671)调宁古塔副都统驻船厂,监督流人造船,并营建城池。两年后城建成。十五年(1676)宁古塔将军移驻此城。雍正四年(1726)设永吉州。乾隆十二年(1747)裁永吉州,设吉林厅。二十二年(1757)将所辖黑龙江地域划出,改宁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光绪八年(1882)升吉林府,隶吉林分巡道。三十三年(1907)吉林建省,为吉林省治。1913年改吉林府为吉林县。1929年改吉林县为永吉县。同时设吉林市政筹备处,市内设五区。1936年设吉林市,仍存永吉县。1948年成立省、市人民政府。1954年省府迁往长春。1958年领永吉、盘石、舒兰、蛟河、桦甸等五县。1966年市、地分设,所辖五县归永吉专署。1969年市、地合并,撤销永吉专署,仍领永吉等五县。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第二松花江从南到北贯通全市。有“化工城”之称。形成以化学工业为主体,包括电力、冶金、造纸、钟表、制糖、电子、纺织等多种工业部门体系。长图、吉沈、吉哈等铁路于此交会。有北山公园、江南公园、江堤雪柳、龙潭山公园等名胜,古迹有西团山文化遗址、龙潭山山城、阿什哈达摩崖等。②省名。在中国东北中部,东与前苏联接壤,东南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相望,南邻辽宁,西接内蒙古,北界黑龙江省。面积18.7万余平方公里。古为肃慎地。汉晋为挹娄地。后魏勿吉、隋?砣、唐渤海地。五代、宋契丹、女真地。元属开元路北境。明初属建州、毛怜等卫,继设辽东都指挥司统之。清顺治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 (1662) 改置将军,十五年(1676)移镇吉林。光绪间渐次设置府县,三十三年(1907)裁将军,改设巡抚,分设四道(长春、滨江、依兰、珲春),吉林行省规模始备。后行政区划几经变动,行省公署几易位置。迄1945年,省直辖二十县一个专区,省置永吉县岔路河。1946年省署迁盘石,旋即迁吉林市、延吉市,1948年迁回吉林市。1952年成立延边朝鲜族自治区。1954年省府迁至长春,辖四市、二专区、一自治州、二十直属县。1956年增设怀德专区(后改公主岭专区),1958年划榆树等五县归长春市,永吉等五县归吉林市,公主岭专区改四平专区。1966年将长春市所属五县划出,成立德惠专区,吉林市所属五县划出,成立永吉专区。1969年撤销德惠、永吉专区,所属县仍分别划归长、吉二市。同年,内蒙哲里木盟、科右前旗和突泉县划归吉林省,1979年又划回内蒙。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有长白山脉,西部为松辽平原。第二松花江横贯全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