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吊丧与哭丧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吊丧与哭丧

分类:【中国民俗】

吊丧是指在获悉亲朋好友去世后到丧家进行的吊唁活动。而哭丧就是指丧家眷属和其他血亲族人为死者痛哭、悲唱挽歌的仪式。

到礼拜寺举行丧葬仪式(阿勒达哈甫摄)

维吾尔族从亲人去世的那一刻起,死者家里的男性不论大小,都头缠白布,而女性则头披白色纱巾。如果去世的是丈夫,其妻子要除去身上佩带的所有的金银首饰,并把头发散开;如果去世的是父母,儿媳不用取下身上佩带的首饰,但要在遗体跟前痛哭;如果死者为年幼的人,长辈可以穿常服。亲朋好友前来吊唁时,要给死者家里赠送馕、香油等食品或牲畜、财物等。

哈萨克族如果去世的老人是男性,其妻子要立即戴上白布并唱挽歌,儿媳、女儿也和母亲坐在一起哭唱。挽歌有相对固定的曲调,死者亲属按曲调自编自唱,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失去亲人的痛苦。挽歌内容主要是诉说亲人去世给家属带来的不幸,以及死者的生平经历和死者生前的高尚品质。哈萨克族的挽歌悲凉凄切,催人泪下。

死者亲属和本氏族中较为亲近的人在闻讯后,立即前往吊唁。吊丧者一般在离丧家1公里左右的地方便放声大哭,并策马飞奔而来。当丧家家属听到远处的哭声后,妇女立即在屋内按年龄大小排坐好,年龄大的在前面,小的在后面。而男性则走出房门,按年龄大小顺序排队等候。年长者站在前面,哭唱挽歌迎接吊唁之人。吊唁的亲属首先同站在门口的男人一一拥抱哭唱,然后进屋同妇女拥抱痛哭,并向死者遗体告别。他们相对大哭一阵后,吊唁者劝慰家属,鼓励他们克服亲人去世后给家中带来的不幸。

柯尔克孜族如遇亲人去世,家里的妇女面朝西方,边哭边唱挽歌。挽歌哭唱的内容一般是历数死者的生平事迹,颂扬死者生前的善行。柯尔克孜族的挽歌肃穆悲切,内容丰富,有子女哭父母的,丈夫哭妻子的,妻子哭丈夫的,弟弟哭哥哥的,儿孙哭爷爷奶奶的等不一而足。如有首女儿哭父亲的是这样唱的:

  阿爸耶!

  你那羚羊骨作的鞭子,被烈性的大青马踩断了;

  你那山峰般高大的身躯,被无情的大地吞没了。

  阿爸耶!

  女儿从来没有哭过,今天却流尽了血泪……

柯尔克孜族死者的亲友在闻讯后一般立即前来吊唁,并赠送钱财、牛羊等给死者家属。死者家属一般在灵房内边哭边唱来迎吊唁者,而吊唁者进入灵房后即开始诵经志哀。

塔塔尔族在亲人去世后一般没有哭丧,而只唱挽歌。死者的亲朋好友在闻死讯后,立即赶到丧家吊唁,赶来吊唁的男子头戴白色小帽,帽上覆盖黑纱,而女子头戴白头巾或脖围白纱巾。丧者家里在停尸期间不动烟火,食宿全由邻里提供。

塔吉克族在亲人咽气之后,家属要马上戴孝,开始唱挽歌,准备哭祭。戴孝形式为男性头缠蓝布或黑布,女性披蓝色或黑色头巾。亲友来吊唁时,男性亲友拍抚男性家属的肩膀,女宾则紧握女性家属的双手,致以深切的慰问。唱挽歌时,宾主一起参加,妇女们坐在大炕里面,男人们坐在大炕沿上,按照一定的曲调,哭唱挽歌。挽歌又由死者亲属中的女眷领唱,众人皆边哭边和。挽歌的内容大多为叙述死者生平以及生前品德善行等。

锡伯人在听闻亲人死讯后,一般会携带一些白纸或纸钱前来吊唁。丧家在灵堂外设有专人守候,引吊唁人进入灵堂,再由死者之子将点着的纸钱递给吊唁者。吊唁者边烧边哭,并在燃烧的纸钱上洒酒水祭奠。和死者有特殊关系的亲友,往往边哭边诉说和死者的深情厚谊,表达心中的怀念,并祝愿死者安息。锡伯族的哭唱音节分明,富有音乐格调,场面悲恸感人,听者无不为之动容。久而久之形成了锡伯族民间习俗歌曲之一―――哭丧歌。从死者咽气到出殡之前,每夜都要在灵堂前燃一盏长明灯,并有死者近亲陪伴灵床。守灵者只能坐在铺麦草的地上守灵。守灵期间,男不理须发,不入娱乐场所;女不戴耳环、手镯、戒指等饰物。每日三餐都要先祭祀,祭祀完毕后守灵者方可用餐。同时,还可请本哈拉长者或亲朋中的长者陪灵。出殡前一日,一天之内,要在灵前行数次哭灵仪式,每次均须焚烧纸钱,供奉食品、水酒等。远近亲属放声痛哭。晚上,子女就寝于灵床周围守灵。

乌孜别克族有人去世后,其亲人立即延请阿訇为死者诵经。诵经时,男子一律在灵堂外,而妇女则围着死者痛哭并唱挽歌。在停尸期间,男子要戴帽子,并在腰间扎一条白布带,而妇女则围白色头巾。

俄罗斯族人在亡故时,其子女戴黑纱,亲朋好友都来吊唁,并向死者告别。在这期间,死者家属不唱歌跳舞,其他的娱乐活动也不参加。

达斡尔人的习俗有别于其他民族,亲属怕死者不能安息长眠,在守灵过程中禁止放声哀哭,儿子和儿媳只是不时地给放置在遗体胸部左侧的烟袋换装新烟。女儿蹲坐于遗体头前,儿子侄子跪于遗体左侧,儿媳披头散发蹲在头旁,长辈们坐在炕上。当停灵妥当后,亲朋好友们痛哭一场。

莫昆(家族)亲属及死者生前好友都来吊丧,为遗体行装烟礼并哭灵,亡者家属附和哭应。晚辈来吊丧时要给死者行叩头礼,死者子女要向他们叩头还礼,并为吊唁长者跪着装烟敬烟。

新疆回族也有吊丧和哭丧的习俗。死者家属男性头戴圆顶小帽,女性披80厘米见方的白纱,不论男女都要在腰间系白纱布腰带。前来吊唁的亲友邻里只送给白色小帽和白纱布。回族的哭丧根据辈分、远近亲疏有所不同。夫妻、父母子女、同胞骨肉等直系亲属之间往往悲痛欲绝,泣不成声。旁系亲属、邻里朋友有所节制。由于吊唁者和亡人之间感情的深浅、关系的亲疏不同,哭丧以及悲痛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新疆满族的哭丧和吊唁基本上与锡伯族相同,稍有不同的是如果死者为父母,在亡故的第一年春节屋门上的对联用白纸写,次年用蓝纸写,第三年用黄纸写,第四年及以后才能用红纸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