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名酒小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名酒小史分类:【地域文化】 巴蜀名酒繁多,从上文已见一斑。要为这些名酒一一撰写它的历史,已远远超过这个小题目的能力。但是纵观巴蜀名酒的发展,却可以看到它们共同的特点。 巴蜀名酒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酿酒业发展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成功的经验,不断提高酿酒工艺。成都全兴大曲的发展就是一个例子。 成都全兴大曲作坊开创于清代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明末清初,成都有一王姓小商人,最初开酒店,后来又在店中自己酿制少量酒。他善于吸收传统的酿酒工艺,希望能开办一大型酿酒作坊,创造名牌美酒。直到第三代上,才在成都东门外大佛寺旁的水井街办了酿酒作坊。借用大佛寺中“全身佛”的倒读谐音作店名,称为“福身全”(佛身全)。作坊选择水井街,就是因为薛涛井在附近,该井源于江泉,经沙石过滤之后,井水清澈甘冽,是上等的酿酒水。这里的井水曾酿出了著名的锦江春酒。店主相信,用这里的井水一定能酿出上等美酒。“福身全”酿制的酒因靠近薛涛井,取名“薛涛酒”,这就是成都全兴大曲的前身。由于采用了良好的江泉井水,又吸收了传统的巴蜀酿酒工艺,薛涛酒质佳味美,很快就驰名全城。当时,“福身全”作坊门庭若市,无论是身着短衫的劳动者,还是身着长衫的文人,都络绎不绝的到此打酒。 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到公元1824年,“福身全”作坊已是资本雄厚,经营发达的酒坊。水井街的旧址已经不适应其发展状况,于是在城内暑袜街选择了新址,建立新号。为了求得吉祥,同时又有继承老号的意义,于是以老号的最后一个字作开始,命名为“全兴成”。选择的新址,有一口优质水井,提供了良好的水源。在“全兴成”酒作坊边有资中甜食店,嬉水饺,矮子斋,东华轩等名食店,到这些食店就餐的食客,经常到“全兴成”酒坊打酒佐餐,促进了酒的销量。加之,全兴酒在薛涛酒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了其他制酒的成功经验,从而更加具有自身的特色。因而,全兴酒的销量一开始就超过了薛涛酒,很快得到人们的公认,成为成都的名酒。当时,成都流传着称赞全兴酒的诗词说:“游鱼得味成龙,飞鸟闻香化凤。莫道累落长瓶,一滴撩倒放翁。杜公酣醉华阳国,太白解剑卧芙蓉。问君何事长酩酊,为有全兴醉蜀中。”全兴酒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对巴蜀酿酒经验的吸收、继承。 巴蜀名酒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酿酒业的激烈竞争中,敢于创新,独辟蹊径,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宜宾五粮液的成功具有代表性。 五粮液酒诞生于明初,它的前身是“温德丰”生产的杂粮酒。当时,国内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作坊。这些作坊不同于家庭生产方式的师徒作坊,而是由老板、技师和雇工组成的大型生产组织。当时,宜宾最大的两个手工作坊是“温德丰”和“德盛福”。 巴蜀地区是水稻主产区。巴蜀居民都习惯吃大米饭,因而把大米、糯米称为细粮。把大米、糯米以外的粮食统称为杂粮。在明以前,宜宾地区酿酒不用大米、糯米,只用杂粮。酿成的酒通称杂粮酒。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认为用大米酿酒是一种浪费。在酿酒的实践中,人们逐渐总结出了不同种类粮食酿出的酒的特点:高粱酒清香味正,玉米酒略含冲香,荞子酒稍带苦涩。在酿酒的配料中,不同的比例会形成不同的酒味。适当的配料比例,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抑制其弱点。因此,酿酒用料的配方是关键。“温德丰”老板在探索酿酒的配料中发现,大米酒醇和甘香,糯米酒醇甜味浓。如果在配料中加入大米、糯米,能使酒质醇和。“温德丰”老板敢于突破传统的配方模式,在配料中加入了大米、糯米,由五种粮食酿酒。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总结,终于确定了各种粮食的比例,创造了“陈氏秘方”。这个秘方不仅使杂粮酒各味俱备,而且酒味协调,浓香醇和。使“温德丰”的杂粮酒别具特色,名声大振。在宜宾传出了“北门窖子出好酒”的民谣。 “陈氏秘方”是“温德丰”杂粮酒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因此,陈氏家族立下规矩,“陈氏秘方”传子不传女,而且必须是在临终之前,才能向儿子口传心授。实际上,“陈氏秘方”概括成了三句话:“荞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两成,川南红粮用四成。”从明初到清末,“陈氏秘方”一直就是单传绝方。“温德丰”的第六代传人陈三,膝下无子。清同治八年(1809年),陈三病重,却无子可传“陈氏秘方”。为了避免“陈氏秘方”的失传,陈三才下定决心,违背祖训,将“陈氏秘方”传给了徒弟赵铭盛。赵铭盛继承了师业之后,按照“陈氏秘方”更加精心的酿制杂粮酒,扩大了“温德丰”的酒窖数,而且将“温德丰”更名为“利川永”。1915年,赵铭盛又将秘方传给了徒弟邓子均。邓子均又在酿酒中作了多次实验,重新调整了用料比例,酿出了上等佳酿。在1929年的一次宴会上,晚清举人扬惠泉对邓子均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此酒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邓子均接受了这个建议,把杂粮酒正式命名为五粮液。五粮液的成功不仅因继承了传统工艺,更因改革与创新。正是这种不断的创新,才有新名酒的诞生。巴蜀地区的酿酒作坊遍地林立,在各种不同类型酒的酿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这些经验的交流、总结的过程中,形成了名酒生产工艺。因此,巴蜀名酒不是个别人的创造,更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巴蜀人民智慧的结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