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向郭逍遥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向郭逍遥义分类:【传统文化】 西晋玄学家向秀和郭象《庄子注》中关于“逍遥”的新理论。这一理论由其哲学的最高范畴“独化”和基本命题“大小俱足”构成。向郭认为,事物本来都是“独化于玄冥之境”的,这是“自然”;而“自然”者,不得不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这就是事物的“命”和“性”。因此,“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这种“理固自然,不患其失,又何厝心于其间哉”的方法,即所谓“返冥极”:“然后惑者有由而反,各知其极,物安其分,逍遥者用其本步而游乎自得之场矣”。他们认为,“乘天地之正者,即是顺万物之性也,御六气之辩者,即是游变化之涂也,如斯以往,则何往而有穷哉?所遇斯乘,又将恶乎待哉?以乃至德之人,玄同彼我者之逍遥也”。“夫唯与物冥而循大变者,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哉?又顺有待者,使不失其所待,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庄子?逍遥游》注)。如此“大小俱足”,臣妾安位,不顾毁誉而自安其业,社会自然也就安定了,而最高统治者也可以在实施礼法名教中“逍遥自得”:“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尝游心于绝冥之境,虽寄坐万物之上,而未始不逍遥也”。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说:“《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表明向郭逍遥义曾得扬于一时,为一阶段之代表。但“支(道林)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玄学的发展,又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