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坤的哲学思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吕坤的哲学思想分类:【地域文化】 吕坤字叔简,号心吾,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河南宁陵人。万历二年(1617年)登进士第,当了几年地方官,为政清廉。山阴王家屏任吏部,向幕友们称赞吕坤是天下第一不受请托的清官,在万历五年(1574年)特疏荐吕坤入朝任吏部主事,后来官至刑部侍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吕坤上章力陈时弊,直言不讳,触犯了权贵,又遭到张位等人的劾奏,遂引疾归田。 吕坤家居20多年,肆力于著述和讲学。平生学识宏深,著作很多,有《去伪斋集》、《呻吟语》、《四礼疑》等书。他比王廷相晚60多年,是继王廷相之后中原地区在明代批判理学最坚决、也最有成就的思想家。 吕坤早年笃信程朱,他说:“仆少年,自《省心纪》入手,苦自束缚,而中年以后,渐自解脱。”(《去伪斋集?答康庄衢礼部》)对理学由怀疑而批判,并同时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 (一)平常日用的道。吕坤继承了陈龙川“道之在天下,平施于日用之间”(《陈亮集》卷十)的观点,又与王艮所谓“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心斋语录》)十分类似。他说:“不日用,非道也;离事物,非道也。”(《明庸篇》)他主张在日常事物中,随时随地认识、体验道;否认在日用事物之外,存在着一个超自然的道。他说:“苟不于日用体贴,而冥目端坐,见性明心,此释氏之寂也。高谈性道,卑视夷伦;忽于一动一言,只说无声无嗅,此俗儒之幻也”(《日用说寄杨启昧门人》)。 吕坤否认了“圣人之道”的提法。自韩愈提出“圣人之道”后,宋代理学家尽力推行宣扬,他们认为圣人之道是由尧、舜、禹以来,一直相传的密旨,历代圣贤以它来垂世立教,作为道统论的基石。吕坤认为道是天下的公物,非圣人一人所得而私有。道至广大,无边无尽,亦非圣人一人所能尽。他说:“道非圣人所得而专,圣人亦未尝专道”(《易广引》),“道无津涯,非圣人之言所能限;事有时势,非制人之制所能尽”(《呻吟语》卷一);而且道又是大公无私的,“道不自私,圣人不私道,而儒者每私之曰:“圣人之道”,言心循经,事必稽古,曰‘卫道’。(《呻吟语》卷一),在这里揭示了“圣人之道”束缚人们思想的保守性质。他把这些卫道的“世儒”的态度说成是“坐井守株”,比为故物的守藏吏,“守藏者之于所守也,期保故物,不敢一毫加损…奈何但为圣人之守藏吏也?”(《易广引》)吕坤在道与器的关系上,也否认孔子“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气”的分类标准。他说:“形上形下之说,乃仲尼之强名”。他认为道器不相离,犹如人的身体和精神一样,器是道的基础,“舍器则道为杳冥,舍道则器皆糟粕。”(《与总河刘晋川论道脉图》)所以“道无精粗,说精粗者妄也”(《呻吟语》卷一)驳斥了理学家以道为精,以器为粗,崇道贬器从而脱离实际、鄙视事功的倾向。 (二)理即是气的唯物主义思想。吕坤论理与气的关系,和他论道与器的关系是一致的。既然道器不可分离,反对贬器崇道,那么也反对重理贬气。这一观点基本上与王廷相相同,站在气一元论的立场,他说:“道器非有两物,理气非是两件。成象、成形者器,所以然者道;生物、成物者气,所以然者理。道与理,视之无迹,扪之实物。必分道器、理气为两项,殊为未精。”(《呻吟语》卷十二) 吕坤认为,世界万物均来源于气,万物的运动和发展,是气的聚散所形成,他说:“天下万物只是一气聚散”(《呻吟语》卷四),同时也是由气来主宰宇宙万物,他又说:“宇宙内主张万物的只是一块气”(《呻吟语》卷一)所以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气,而非精神性的道。吕坤宣称,他和朱熹相反,“朱子云:‘天者理也’,余(吕坤自称)曰:‘理者天也’。”(《呻吟语》卷四)。朱熹是在说,天地万物出自非物质性的理;吕坤针锋相对地说,天地万物不是出于理,正相反,所谓理却出自天。在吕坤看来,“天,积气所成,自吾身以上,皆天也。”(《呻吟语》卷四)也就是说天地物来自物质的气,理也是来自物质的气。 什么是理呢? 吕坤说:“理者,气之自然者也。”(《呻吟语》卷一)他认为,气与理的关系在于,气是生物、成物的基础与根源,理是生物、成物的“所以然”(《呻吟语》卷十二)。作为“所以然”的就只能依附于物而存在,自己不是什么独立的事物。他在这一点上,就比王廷相前进了一步。王廷相主张渠横渠论理气的观点,但看“理字不甚分明,只知无气外之理,…不知天地之间,只有气更无理。所谓理者,以气自有条理,故立此名耳”(《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四》)吕坤提出“理者天也”(《呻吟语》卷四)和“气即是理”(《呻吟语》卷一)的观点,就克服了王廷相的不足之处和机械论的气味,在理论上更加成熟和圆融了。 吕坤在天人关系中坚持人定胜天的观点,在批判有神的鬼神迷信中躬行实践的精神,在认识上对不可知论的否定,以及其民本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想,都有很精辟的见解。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及批判理学坚定、勇敢的精神,可以与汉代王充及同时代的李卓吾相提并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