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吴澄分类:【文化精萃】 元代理学家。字幼清,学者称草庐先生。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世代业儒。年轻时厌科举,用心儒学,19岁作《道统》篇,以维承朱熹之后的道统自命。后荐举授江西儒学副提举,升国子监司业,官至翰林学士。但多“旋进旋退”,大半岁月僻居乡陋,讲授理学,著书立说,从学者千余人,被称为“经学之师”。卒谥文正,封临川郡公。他的学说试图调和朱(熹)陆(九渊)两派,但终近于朱。尤其推崇朱熹“格物”、“诚意”之说,认为“理在气中,原不相离”;而“理”是“气”之主宰。他认为作为精神实体的太极(也称道、理、天理),是宇宙的本体与道德的渊源,人生的最高理想与人道的极则。对王任、王常进一步作了分析,把它分为“三二纪”,并揭示了纲纪之间的内在关系。主张为学至要在于“心”,“学必以德性为本”,否则必偏于言语训释之未。他的理学可以说是从宋代程、朱理学到明代王学的过渡。著作有《书纂言》4卷,从吴?、朱熹之说,疑《古文尚志》及《孔传》均属伪书。其《礼记纂言》则凭己意,将《小戴礼记》49篇割裂颠倒,为后人所讥。另著有《易纂言》10卷、《易纂言外翼》8卷、《仪礼逸经传》2卷、《春秋纂言》12卷附《总例》1卷、《考经定本》1卷及《老子注》等书。尚精校有《皇极经世书》、《老子》、《庄子》等。清人万璜将其遗著汇编为《草庐吴文正公全集》,刻行于世。其生平事迹见《元史》卷171。 清代医学家。字鉴泉,号师朗,安徽歙县人。自幼喜读《易经》,并以《易经》思想精通医学,深入钻研《灵枢》、《素问》、《难经》等医书。很多疑难病症经他诊治常常很快痊愈,于是名噪一时。他采集前人关于虚劳病的论述,编成一部论述虚劳病的专用书籍《不居集》。纠正了前人的偏颇和错误,弥补了前人之缺略。他精通推拿术,专长儿科,著有《推拿神书》、《医易会参》、《师朗医案》等书。他推崇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外感辨证之祖,必须深入理解、吃透其全部内容,才能洞察六淫外感的证治,于是分条汇集各医家的精粹,附以验方,编成《伤寒证治明条》。 宋元之际理学家、经学家。字幼清,学者称草庐先生。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年二十,中乡试。咸淳中归乡讲学著书。元置其所著书于国子监。曾先后授以应奉翰林文字,江西儒学副提举、国子监丞、司业、翰林学士、经筵讲官,皆于就任后不久辞归。早年从学程若庸,为朱熹四传弟子。通经术,不囿成说。年十九,作《道统篇》,于理学道统,以周敦颐为元,二程张载为亨,朱熹为利,而以己直继朱子为贞。尝论朱子道问学与陆子尊德性,认为问学不主德性,则其蔽必偏于语言训释之末,故学必以德性为本。融会朱陆,以格致与敬一结合,来存心明理。本朱熹之说,认为宇宙间只是“一气”,“一气”即清浊未分的“混元太一”,但太一之上,又有太极,是宇宙本原,“太一”之气化为阴阳五行。理在气中,原不相离,非别有一物在气中,只是为气之主宰。理在人则为性,即仁义礼智。性即天理,岂有不善。各人受气清浊不等,成质美恶各别,有上圣、下愚及常人之分。对先秦以来性善性恶诸说,都有所批评。吴澄与许衡齐名,有南吴北许之称。为宋元之际南方理学名家,对元代理学深有影响。曾纂注儒家群经,有《五经纂言》,今存《易》、《书》、《礼记》、《春秋》诸种纂言。最精“三礼”,著有《三礼叙录》,又编有《仪礼逸经传》,成一家之言,使汉以来号称难读的《仪礼》,后人能窥其涯略。另著有《草庐精语》、《道德真经注》等,后人编为《吴文正集》100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