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公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周公旦

分类:【文化精萃】

西周初年周宗室大臣。我国历史上著名圣贤政治家。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姬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省歧山以北),故称周公。曾辅佐武王伐商,多所建功。灭商后建议武王用分化和武力监督的办法处理商朝遗臣。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为殷君,留驻商都。封周武王之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率军驻商都及其周围地区以监视武庚,谓之“三监”。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因年幼无管理政事之能,由他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制造流言蜚语,纣子武庚乘机勾结管、蔡和东夷部落联合叛周。周公旦“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先释召公?等人之疑,调解了朝廷内部分歧,随即亲率大军再次东征。历时三年,讨平叛乱,并攻灭东方十七国,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霍叔。为对殷遗民加强监督,进一步控制东部地区,派召公?营建东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驻兵八师,对殷顽民加强监督,称成周。全面实行封邦建国方针,先后建71国,包括同姓55人(其中武工兄弟15人),异姓16人,做为捍卫王室的屏藩。通过分封诸侯,大大巩固了姬姓的势力。又在封区内普遍推行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归政成王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制礼作乐上,为政主张“明德慎罚”,即使对待殷人,也实行所谓“义刑义杀”,从政治到文化各方面制订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使奴隶制获得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形成了西周的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又由二者产生了对后世影响颇大的礼仪制度。周公为政,礼贤下士,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恐失天下贤才。封于鲁曲阜,为鲁公。是鲁国宗族的始祖。其言论见于《尚书》中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