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树槐的哲学思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周树槐的哲学思想分类:【传统文化】 周树槐(1786―1849),清代思想家。字星叔,自号壮学子。湖南长沙人 嘉庆十四年进士,任江西吉水知县。道兴十二年(1832),辞官回乡,专事著述,有《壮学斋文集》12卷,其中有大量篇幅是批判封建世俗迷信的,反映他具有鲜明的无神论思想。他指斥民间流行已久的风水迷信活动:“堪舆之说,茁于晋之东,蕃于宋之南,蔓延迄今日,愚氓下走扼?而谈风水矣……不知其为祸烈也。”(《赠李宾门序》)他以事实揭露堪舆之说自身的矛盾。堪舆家宣扬地有善恶,葬于风水之地者,子孙可得福萌。这种说教不可能常与事实相符,如世人选风水而葬其亲者多,但得福者少。就连被称为堪舆之祖而相地如神的郭璞,在他葬母之后亦遭到杀祸。周树槐抓住这个矛盾,指出:“璞术如此,地必吉矣;璞后见杀于王敦,地义似凶矣。”(《改葬说?自记》)他还指出堪舆家的伎俩之所以得逞,是由于“夫医者争得失于旦夕之间,而堪舆谈祸福于数千百年之后,故人莫不怯于言医,而勇于堪舆,为其欺之易售也。”(《书赠李宾门序后》)在周树槐生活的时代,禄命与选日禁忌等种种迷信还在流行。周树槐继承前代无神论者的观点,用事实批判禄命说,论证同八字的人,而所遇往往各异。他说:天下同一八字者,“多得百余,少亦数十人共之,而其所遭异矣”(《与友人》)。他还揭露民间流行的“选日”迷信。他说:“选日之说,使人泥而多忌,是以妨于事,仆厌之。”(《与人论选日书》)他指出:“夫日曷吉乎?便于事则吉尔 。雨也沮之,雾也误之,霾也迷之,洹也锢之;不便于事,故不吉也。”(《卜日说》)针对术土宣扬的吉日有吉神主持,凶日由凶神主持,选日从事,遇吉神则吉,遇凶神则凶,他问道:“吉神百二十,凶神二百二十,纷纷者孰为名之?某神直某日,冥冥者於何见而知之?”(《与人论选日书》)指出这种谬说是渺茫而无可证验的,事实是:“今之日无不选也,然而不必福也”,人们皆选择吉日从事,但不一定得福,证明“日之无验”(《卜日说》)。他还进一步指出,选日说与禄命说也自相矛盾,如:“以日为趋避则命无可推矣。使命有权,则日不必选矣。”(《与南昌令》)他抓住两种迷信说教彼此相互否定、不能两存的矛盾,揭露了它的荒谬无稽。总之周树槐反对封建世俗迷信斗争是坚决的,他的批判所涉及的面是比较广的,是继熊伯龙之后的又一个比较全面批判神学的无神论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