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立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周立波分类:【文化精萃】 小说家。原名绍仪,又名凤翔,笔名立波、尚斌等。湖南益阳人。1927年湖南长沙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在长沙参与组织夜钟社,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8年开始写作。翌年,去上海劳动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系学习。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因参加罢工被捕。1934年出狱后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年底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参加左联党团工作,任《文学界》等刊编辑。在此期间,曾翻译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等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前方总司令部战地记者。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采访,写出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等报告文学作品,热情讴歌八路军和边区军民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1938年底到湘南沅陵编辑《抗战日报》。次年5月,任桂林《救亡日报》编辑。12月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文学系教员兼编译处处长。其间,写了《牛》、《麻雀》等短篇小说。1946年到东北松江省尚志县元宝镇参加土地改革。两年后,他完成了反映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创作。小说通过对元茂屯土改运动的描写,再现了东北农村农民推翻地主剥削统治这一伟大斗争的全过程,为我国现代文坛的佳作。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建国后,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联主席等职。1957年4月,荣获1949―1955年优秀影片创作人员奖。1958年,完成了长篇小说《铁水奔流》和《山乡巨变》的创作。此外,还创作有大量短篇小说、散文。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平生创作较多。作品思想性强,结构严整,语言通俗清新,善于运用方言口语,农村生活气息浓郁。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