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名画。在内蒙古和林格尔,1972年发现。现存画面50多组,为迄今所见榜题最多之汉墓壁画。墓主为东汉朝廷派去当地之高官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画面上有墓主所历之府县城市,官署、庄园、楼阙等建筑,亦有宴饮、百戏、渔猎、放牧、农耕等生活图景,均用于表现墓主仕途经历及官职升迁。画面中人物车马丰富生动,造型准确。 位于新店子小板申村东,西北距县城40公里。墓主为东汉末年管理北方乌桓、鲜卑、羌等少数民族事务的护乌桓校尉。墓表封土约高2米,墓室为穹庐顶多室砖墓,全长约20米。墓道、墓门、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及三个耳室,共占地百余平方米,绘有50多组彩绘壁画,是自治区内迄今所见图幅与榜题最多的汉代壁画。皇帝褒奖、庆功筵宴、车马出行、城垣官衙、坞堡庄园等壁画场景,描绘出墓主一生的荣耀富贵,为汉代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其面法,大量运用单线平涂法,兼用白描、没骨法。《牧马图》最见功力,六匹牧马、三匹马驹皆矫健神气,栩栩如生,连马鬃毛的飘逸感也跃然画面。 1971年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发现的一座汉墓壁画。墓建于东汉桓、灵之世(147―188年间),墓主人历任西河长史、繁阳令、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等职。壁画共46组,57幅,榜题二百五十项,面积100余平方米。分别绘于前、中、后墓室和三个耳室的墓壁和顶部。内容有封建官僚的政治活动(出行图、迎迓图),地主阶级的腐化生活(饮宴图、燕居图、乐舞图、百戏图等),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牧马、牧牛、牧羊、农耕、碓舂、厨炊等图),地主庄园、官僚府第、城市规模和历史故事等。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内容丰富;采用平面、鸟瞰、透视、着色等多种技巧,富于立体感,为古典现实主义作品,显示出我国古代各族画工的智慧和艺术才能。是研究东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文物制度、民族关系、建筑艺术、交通、水道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的一座汉墓壁画。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于1971年发现。墓建于东汉桓、灵 (147―188) 年间。墓主人历任西河长史、繁阳令、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等职。壁画共46组,57幅,榜题250项,面积100余平方米,分别绘于前、中、后墓室和三个耳室的墓壁和顶部。内容有反映封建官僚政治活动的出行图、迎迓图; 有记述地主阶级腐化生活的饮宴图、燕居图、乐舞图; 还有反映劳动人民生产活动的牧马、牧牛、牧羊、农耕、厨炊等图。此外还绘有地主庄园、官僚府第、城市规模和历史故事等。是研究东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文物制度、民族关系、建筑艺术、交通、水道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