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密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哈密瓜分类:【传统文化】 哈密瓜即甜瓜,古称甘瓜。《长春真人西游记》谓“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原未有也”。“哈密瓜”之名始于清乾隆皇帝时,因系哈密王所献。从此引出哈密和吐鲁番争哈密瓜故乡的一桩公案。其实,哈密盆地和吐鲁番盆地都盛产甜瓜,又以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所产的瓜品质最佳。吐鲁番是个天然的大温室,尤具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的优势,为哈密瓜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哈密瓜耐贮藏,置土窖中逾半年风味不变。哈密瓜干、哈密瓜原汁饮料,也深受游客青睐。 甜瓜的一种。为新疆水果特产之一。产地主要在鄯善、哈密、吐鲁番等。相传清代哈密王将当地所产甜瓜进贡,乾隆皇帝吃过后,非常高兴,问:“这是什么瓜?”大臣道:“这是哈密瓜。”哈密瓜便由此得名。其实,哈密并不是真正的“哈密瓜”的故乡,哈密瓜的产地主要是鄯善的东湖一带,维吾尔语称鲁克沁。这里的水位高,瓜种下后,不用浇水,加上日照长,含糖量较高,特别适合种植哈密甜瓜。由于哈密瓜的肉厚,也是晾制瓜干的理想品种。哈密瓜也是对甜瓜的通称。新疆甜瓜品种很多,如洋不拉克、红心脆、一包糖、东湖瓜、伽师瓜、西卡尔湖瓜、黑眉毛、香梨黄等等。在新疆维吾尔族居地,都有种甜瓜的历史。种植甜瓜已成为维吾尔人不能缺少的农事之一。 维吾尔语称“库洪”。哈密瓜是一种甜瓜,植物分类学上称之为厚皮甜瓜,古称甘瓜。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古墓群发掘的晋墓中,出土有半个干缩的哈密瓜,在另一座唐墓中又出土两块哈密瓜皮。其瓜子和瓜皮网纹同现在当地生产的哈密瓜毫无二致。由此可知,早在距今1600多年前,新疆就已大量种植哈密瓜,并作为陪葬品葬入墓中。清乾隆年间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称“西域之果,蒲桃莫盛于吐鲁番,瓜莫盛于哈密”,“瓜则充贡品者,真出哈密”。清肖雄有诗咏新疆甜瓜云:“更有甘芳黄玉软,橐驼筐筐贡天家。”这些诗文说明哈密瓜很早就被列为贡奉皇帝的珍品了。 维吾尔族人吃瓜果(陶立?摄) 胡杨林中储存的哈密瓜(朱珠摄) 哈密瓜分布面广,天山南北的多数绿洲,都可以种植。哈密瓜的著名产区东疆有哈密,南疆有伽师以及吐鲁番盆地的吐鲁番、鄯善和托克逊三县。吐鲁番和伽师素有“哈密瓜乡”之称。哈密瓜按瓜皮纹状可分为网纹、光皮两种。按成熟期分为早熟瓜、夏瓜(中熟)、冬瓜(晚熟)等品种。不同品种的瓜,其形态、颜色、皮纹也不一样。常见的优良品种有红心脆、黑眉毛(瓜皮有深色条纹如秀眉,故称“黑眉毛”)、密极甘(意为“花裙子”)、炮台红、铁皮、青麻皮、网纹香梨、哈密加格达、小青皮、白皮脆和香梨黄等。每年6月下旬,早熟的“黄蛋子”小甜瓜上市;接着,各种各样的甜瓜相继成熟;较晚熟的黑眉毛、密极甘上市时已临近10月深秋。这类晚熟瓜质优而耐贮运,经秋日曝晒后,用绳络兜好,挂吊在暖窑中过冬,至来春取食,依然鲜美如新。维吾尔人特别喜食甜瓜,夏秋之季以瓜代菜并不稀罕。新疆普通人家在房顶晒着瓜,床下堆满瓜,来客时往往剖瓜招待,寒冬腊月全家围着火炉品瓜,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