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陈亮

分类:【文化精萃】

南宋爱国思想家、文学家。初名汝能,字同甫。后更名亮,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省永康县)人。陈亮自幼即喜研兵书,关心国家大事。十八九岁时,研讨了曹操、诸葛亮等十九个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汇编成《酌古论》。昌言文人应有治国用兵的能力,反对人才的文武分离。1165年,宋金“隆兴和议”之后,获得喘息机会,南宋朝野妥协偏安的呼声大起。陈亮于乾道五年(1169),毅然上《中兴五论》,提出抗金中兴为当务之急。同时对当时用人、理财、富国、强兵出谋画策。此书在文人学士中影响深远,可惜在朝廷却无反响。此后,退修于家,著述十年。淳熙五年(1178)接连三次上书孝宗皇帝,力主抗金,反对苟安妥协。大声疾呼:“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也。”三次上书,抨击投降派不遗余力,抗金报国之情,溢于言表。结果招致一批朝臣的反对。宋孝宗左右为难,想以一官敷衍他,遭到陈亮的拒绝。从此归家,授徒讲学。此后淳熙十五年,再次上书孝宗,同样没有引起重视。陈亮曾两次被诬下狱,但爱国之情不衰。一生没有作官。绍熙四年(1193)策进士,陈亮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不料在赴任途中,于绍熙五年初逝世。陈亮的散文和词,都很有成就。散文以上书皇帝的几篇奏议和与朱熹论争“王霸义利”的几封书信,最能显示其犀利雄辩、慷慨激昂的艺术风格。陈亮论文主张内容充实,顺理成章,反对诡异险怪之论:“大凡论不必作好语言,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辞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书作论法后》)其词今存七十四首,有《龙川词》。陈亮词属豪放一派,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之一。他自称:“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叶适《书龙川集后》)代表作《水调歌头》是送友人出使金国的。全词的爱国激情,喷薄欲出,动人心魄:“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词集中也不乏艳丽、闲适和应酬之作,时代和词的特点使然,不必苛求。清人刘熙载评其词云:“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艺概》)陈亮今有《陈亮集》(中华书局编),最为完备。其生平详见《宋史》卷四三六卷。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同,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喜谈兵略,常以天下自任。平生议论,以敌仇未雪为国家大耻,力主恢复、反对和议。先后六次上书孝宗与光宗,纵论天下形势,指陈当务之急。为当道嫉恨,三次被诬,罗织成狱,横遭迫害。绍熙四年(1193)进士第一,授签署建康府判官,未及赴任而卒。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今经整理补辑,编为《陈亮集》。

哲学思想 陈亮一扫时儒专尚空谈“道德性命之说”的风气,主张“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是浙东事功学派中激进派思想家。认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世界的本质在于其物质性。物质世界具有一定规律性,作为规律的道常行于事物之间,天下不存在无规律可言的事物。但事物规律千途万辙,因事作则,各各相异。人们只有在所当行之中,接触事物,格物致知,才能认识道理,增长才干。人的喜怒哀乐爱恶都是“受形于天地”的自然本性,这些人性的欲求并不与天理相悖,可以并行,“得其正则为道,失其正则为欲”。以与程朱的“存天理,灭人欲”立异。

政治社会思想 陈亮曾与朱熹辩王霸义利,反对朱熹“三代以下天地人心日益退化”的理论。针对当时流行的《周礼》治国的政治思潮,认为世易时变,是乃无益之见,不必拘守古代法令制度,只要可行,应该因革增损祖宗之法,“古今异宜,圣贤之事不可尽以为法”。提出治天下必须任贤使能,简法重令,信赏必罚,朝行暮效。统治者应纪纲总摄,法令明备,举天下于规矩准绳之中,彰法度以存公道,相时宜以立民极,做到合道法为一。主张进行政治改革,缓和社会矛盾,富国强兵,抗击侵略。但又以气的运数解释社会历史变迁,认定天道六十年一变,具有循环论与神秘化的倾向。(贺圣迪)

法律思想 陈亮主张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认为“正纪纲,修法度”为治国之本。治国必须以法为依据,以法为公,严守法制。认为宋朝以儒道治天下,以格律守天下,故能保二百年太平。主张简法重令,赏罚分明。极力反对恢复肉刑,认为既然前人已废,则不可复举。认为今世之法足以使民知耻,不必再用肉刑来予以困辱。假如民不聊生,虽天天施用肉刑,亦无法阻止犯罪行为的发生。(戴建国)

教育思想 陈亮主张造就“非常之人”以完成收复失地,重整山河的重任。其主要方法则强调严格锻炼的作用,他以冶炼为譬,提出“炼有多少,则器有精粗”。并主张为学必须勤勉专一,指出“业贵其专”,“君子之道不以其所已能者为足,而尝以其未能者为歉”,应不断学习。他提出“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虽有其片面性,但认识到教育对象的年龄段的特点,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的精神则是可取的。他也讲求个人涵养,认为须陶冶正当的喜怒哀乐爱憎之情,平日既不可“纵欲”,也不必“灭欲”。

经济思想 陈亮肯定“财者人之命”的见解,“真切而近人情”,强调功利的意义与作用。并偏激地认为儒学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是“五贼”,“致富之道,当先去其五贼”。重视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将商与官、民、农并列,比为人之四体,只有四者“各力其力以业其业”,才能“展布四体,通其有无”。他站在暴富商贾与手工业主的立场上抨击王安石变法中“青苗之政,唯恐富民之不困也;均输之法,唯恐商人之不折也”。主张保护与鼓励民间的低息借贷关系,赞誉为是贫富之间“有无相通,缓急相救”的正当有益的经济行为。其经济思想贯彻了“义利双行”的基本精神,体现了历史进化的利欲推动论的强烈倾向,反映了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条件下城市上层居民的利益。

文学成就 陈亮所作论说文,气势驰骋纵横,笔锋犀利劲健,说理透辟明晰,可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上孝宗皇帝书》、《中兴五论》等都表现了这种文风。其词作今仅存74首,词风与辛弃疾相近,多能结合时事,直抒胸臆,故自称其词作,“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诸词,慷慨激烈,正气磅礴,爱国愤世之情跃然纸上。其他闲适、应酬、艳丽之作,在思想内容上虽无多新意,但在艺术上亦不乏清幽、闲淡、疏宕有致的佳构。

陈亮是永康学派的领袖,为浙东学派之左翼,在某些方面已突破了儒家正统派的束缚与局限,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独张一帜,自有其特色与地位。在文学上则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为豪放词风的代表作家之一。(虞云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