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哈尼族父子连名制分类:【风俗文化】 哈尼族在父系氏族初期,形成了一种父子连名谱系,即父名在前,子名在后,父名的最后一个音节用作子名的首音节,子名的最后一个音节又用作孙名的首音节,世世代代顺推连下来。名字的音节(字)分二音节或三音节,二音节的名字较多,如红河县哈尼族土司李呈祥的家谱:木翁――翁拖――拖马――马药――尼卑――司尼――尼余――余腿雷――总莫克――莫克伊――伊提息――里――包倍――包倍乌――乌木然――烘杂耳――杂他朋――他朋吉――吉西农――西农拿――舒里克――克里皮――皮里药――药木实――木实孔――孔欠莫――莫十书――书卜孩――孩木仰――仰资――资威――里固――固蓄――蓄卡――卡卜――卜威――威木――木渣――渣龙龙泽――泽斗――拉威――威扯――拉郎――郎翁――翁布――布热――热猛――猛扎――渴仰――仰遮――遮比――比宗――宗略――略果――黑――得――得基――基萨――萨高――高举――举龙――龙萨――萨簸――簸克――克举――举者。 以上近70代的名谱中,有的子名并不与父名相连,这是因为,有以下情况者,如:1.婴儿尚末出世其父先亡的;2.父年满30岁时正好第三个儿子出世;3.长子不幸去世,是次子以下子女;4.分娩时脐带缠脖者;5.婴儿出生不久父母离异的;6.寨子里死人当天出生的婴儿;7.养子。 系谱的连贯具有全氏族性,在一定区域内属全社会,故,错漏和讹传限制在最低范围内。明代改土归流后,明皇朝赐姓给哈尼族原土官,土官本宗及所属居民均以土官认姓;随着与汉族交往的频繁,有的哈尼族将自己名字第一个音节改为姓;有的以本宗祖先名字的首音为准,再从百家姓中找个同音字为本宗人的共同姓氏。因此,近、现代中哈尼族人大多数采用汉姓,但汉姓后边的“名”还常用哈尼“名”,如以上所说的李呈祥家谱:李绍先(萨簸)――李吉庆(簸克)李秉清(克举)――李呈祥(举者)。 哈尼族父子连名约70代,历时约1750年。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