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尼族的牛皮鼓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哈尼族的牛皮鼓舞分类:【风俗文化】 哈尼族歌舞浩如烟海,最能突出本民族精神的首推“牛皮鼓舞”了。 相传远古时,哈尼人从遥远的地方迁到滇池边,看到滇池周围风光秀丽,土地肥沃,便定居下来,过上了富裕安宁的日子。有年冬天,一强大部族突袭哈尼寨子,哈尼人被迫退守到哀牢山深处的一座大山上,粮食吃光了,只好杀牛吃了充饥,侵犯者还围山不撤。这时,一哈尼姑娘建议用遍地的牛皮做成鼓以鸣鼓助威退敌,族长采纳了她的建议,下令做牛皮鼓。一月后,老者们在山头上擂响所有的牛皮鼓,男女喊杀着冲将下来,敌人听到这震天动地的鼓声和冲杀下来的队伍,以为有神兵助哈尼人,不战而逃。突围胜利了,哈尼人随鼓点挥舞战刀、弓弩尽情欢跳。从此,哈尼族人民把牛皮鼓当作吉祥的佳音、胜利的福音,雄浑、粗旷、具有古朴风味的牛皮大鼓舞在哈尼人中世代相传下来。 牛皮鼓被哈尼人视为神圣之物,故只能在祭龙和过年这两个隆重节日才能擂击,平时由寨中最有威望的人保存。祭龙时擂击,表示用鼓声来驱邪扬善。过年时擂击,表示用鼓声来表达人们欢庆丰收的喜悦和欢度新年的快乐。哈尼族民谣唱道:“牛皮鼓一响,哈尼山寨多吉祥;牛皮鼓一响,五谷丰登六畜旺。” 在祭龙和过年时,牛皮鼓一响,人们便走出家门来到鼓周围,尽情地唱歌跳舞,其舞姿随鼓点的轻重疏密而变化,忽而如猛虎腾跃,如哈尼人不屈不挠之精神;忽而像熊罴嬉戏,以示极度欢乐;忽似雄鹰展翅,以示英勇、强悍;忽似挥舞战刀拼杀,以示英勇激战;忽又高举武器欢跳,以示战斗的胜利……反反复复,直到精疲力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