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贝马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哈贝马斯分类:【文化精萃】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出生于杜塞尔多夫。受教于哥廷根大学、波恩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1954年获博士学位。1956年到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做阿道尔诺的助手。1961年于马堡大学获教授资格,之后任教于海德堡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1971年任施塔恩堡市马克斯―普朗克科技世界生活条件研究所所长。1975年被聘为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名誉教授。1983年任慕尼黑市马克斯―普朗克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 哈贝马斯对晚期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分析,认为科学技术已经发展为首要生产力,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日益失去意义,资本家主要是靠科学技术获取剩余价值。另外,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加强,经济与政治互相渗透,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学说已经过时,应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还把社会批判理论同语言分析哲学和解释学结合起来,提出“交往合理性”理论。他认为消除资本主义的不合理现象不能靠过激行动,而应采取“群众教育战略”,通过精神影响和意识改良使人们的行动动机道德化,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哈贝马斯是当今欧美哲学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主要著作有:《理论与实践》(1963)、《知识与旨趣》 (1968)、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1968)、《交往行为理论》(两卷,1981)、《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化问题》、《关于现代性的哲学讨论》等。 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右翼代表。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早在大学时期就受到卢卡奇观点的影响;50年代中期成为阿道尔诺的学生和助手,这一时期对其思想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60年代初获教授资格,在海德堡大学讲授哲学。1964年又到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和社会学教授,并协助阿道尔诺指导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学研究工作。1970年就任施塔思堡“科学技术世界生存条件研究所”所长。1974年荣获斯图加特市政当局授予的黑格尔奖金。哈贝马斯的著作很多,主要有:《理论和实践》、《知识与旨趣》、《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社会科学的逻辑》、《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化问题》等。哈贝马斯认为,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的社会批判理论有三个主要缺点:一是没有坚持理性主义传统;二是接受了黑格尔的真理观念;三是忽视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意义。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他沿着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一书的思路,着重考察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提出了“交往理性”、 “交互作用”、 “合法性危机”等概念,向右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按照他的观点,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首要生产力,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失去了意义,资本家已不再剥削工人,而是从科学技术革命中取得剩余价值,因而阶级矛盾日趋“调和”。同时,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加强,经济和政治互相渗透,逐步改变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应该抛弃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范畴,“重新改造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虽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不合理现象作过批判,对青年学生运动表示同情,但他不赞成马尔库塞和“新左派”的所谓“过激行动”。他认为,消除资本主义的不合理现象应该采取人道主义的精神影响方法,为此他提出了所谓“群众教育战略”,妄图用“行动动机道德化”和“意识改良”来取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他指责“新左派”具有“行动主义”的冒险倾向,为此受到激进青年学生的尖锐批判,说他是“顺从主义者”和“反革命”。哈贝马斯的主要理论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批判认识模型。哈贝马斯的批判认识模型,也即是自我反思模型,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论框架。他认为,通过自我反思可以使认识同实际统一起来。哈贝马斯认为社会是一门批判的社会理论,它是以自我解放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社会批判论的本质,是通过对现存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克服人们相互交往中因社会统治结构而造成的局部混乱和歪曲,争取人的充分解放。 (2)技术决定论、科学与技术革命成为剩余价值的源泉,也即所谓机器创造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问题转变技术问题。这是哈贝马斯历史决定论的两个基本观点。 (3)晚期资本主义的危机。哈贝马斯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有四种危机: (1)经济危机。这是由于经济系统不能产生足够生产率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引起的。 (2)合理性危机,也即政治危机。这是由于政治-行政子系统不能作出足够数量的工具性决策所引起的。 (3)行动危机。这是由于行动不能感到有义务完全参与社会引起的。 (4)合法性危机。这是由于行动者不相信政治子系统的决策权而出现的。 (5)交往行动理论。哈贝马斯区分了四种行动模型: (1)目的论行动;(2)规范性行动;(3)戏剧行动; (4)交往行动。交往行动比其他三种行动在本质上更具合理性,不仅因为沟通行动,同时考察和关联到上述三种世界,而且还因为在沟通行动中,兼顾了有效性声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