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哲蚌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哲蚌寺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西藏佛教格鲁派寺院,全名“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位于拉萨市西萨更丕乌孜山下。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主持修建,并为第一任堪布。最盛时拥有寺僧7700人、14个庄园及540多个牧场。寺内大经堂可容8000人,为我国最大的喇嘛寺院,与色拉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于公元1546年作为该寺第一个活佛被迎请入寺。1578年,索南嘉措被蒙古俺答汗赠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达赖喇嘛”之称始于此。历世达赖都以此寺为母寺,在格鲁派寺院中地位最高。该寺西南的“甘丹颇章”(宫)是二世达赖根敦嘉措主持修建的,为二世至五世达赖住地。五世达赖受清朝册封后,才移住布达拉宫。该寺曾被作为格鲁派政教合一地方政权的代称。寺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工艺美术品极为丰富。藏书很多,以其中的三部甘珠尔经最为珍贵。

藏传佛寺。在西藏拉萨市西北10里的更丕乌孜山下。明永乐十四年 (1416) 宗喀巴弟子嘉样曲结创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 (黄教) 拉萨三大寺之一。第二、三、四世达赖喇嘛均在此坐床。明嘉靖九年 (1530) 在寺内建甘丹颇章 (宫),掌管西藏地方政教大权。故历世达赖喇嘛都以该寺为母寺。寺院规模宏大,殿堂众多,高低错落,构成雄伟的藏式寺院建筑群。大经堂宽敞壮观,雕梁画栋,装饰极为豪华精美,可容8000僧人同时诵经寺内原有7大扎仓 (经学院),后来合并为洛色林、果莽、德扬和鄂巴4大扎仓。最多时僧人近万。寺内收藏有大量佛教经典、历史文物、工艺美术珍品。哲蚌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拉萨西郊10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麓。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为宗喀巴弟子嘉样曲法所建,是格鲁派六大寺中的最大一个,曾拥有1万多名僧人。寺院依格培山而建,规模宏大,层次分明,入内巷道纵横,仿若一座城镇。寺内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四个扎仓(意即学院)、50多个康村僧居和达赖喇嘛的宫殿甘丹颇章等建筑群。措钦大殿为最大建筑物,可同时容纳六、七千人。殿内有文殊像、白伞像、弥勒像等,颇具尼泊尔和印度风格。其中大殿二层供有绛央曲结建造并由宗喀巴亲自开光的强巴佛像,是寺内最尊贵的文物。甘丹颇章是达赖未迁入布达拉宫前的居所,1642年五世达赖所建立的政权即有“甘丹颇章政权”之称。哲蚌寺在国内外都有重要影响,曾为西藏培养出大批佛学人才。仅是由三大寺推选出来的继承宗喀巴法座的甘丹法王96人中,一半左右便是出身于该寺。哲蚌寺与甘丹寺、色拉寺连称“拉萨三大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西北更丕乌孜山坡上。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祖师宗喀巴弟子嘉祥曲结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兴建。寺依山势构筑布局,殿宇建筑多为藏式,鳞次栉比,黄、白二色互映,占地约25万平方米。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第二、第三、第四世达赖喇嘛均曾在此。其灵塔在配殿内。措钦大殿(大经堂)藏书甚丰,有明理塘版《大藏经》,清康熙年木刻经文及金粉手抄《甘珠尔》全经等。殿内有183根雕刻精美的立柱,可容纳9000喇嘛同时诵经。帷幕和彩色绢轴画遮蔽着佛殿,唯留一小束光透过天窗直射佛像,象征“举世浑黑唯有佛光”。寺内原有七大扎仓(经学院),后合并为洛色林、果莽、德扬、鄂巴四大扎仓。西藏众多的名僧均曾在此学经。至今仍有僧众近万人,为喇嘛教最大的寺院。寺西南的噶丹颇章(极乐宫),犹一座严整华贵的古城堡,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为达赖起居之所。各主要殿堂均饰以鎏金宝顶、相轮、宝幢、八宝,华丽壮观。寺墙壁以白色为主调,远望如半山坳一大堆白米,故名“哲蚌寺”,藏语“哲蚌”意为“积米”,全称“吉祥米聚十方尊胜州”。寺周林木丰茂,环境清幽,为游览、避暑佳处。

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拉萨三大寺中最大的一座。在拉萨市西北郊5公里处的半山坡上,北靠山,面向拉萨河。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由格鲁派始祖宗喀巴的弟子绛央却杰主持兴建。全寺分罗赛林、果芒、德央、阿巴4个扎仓(经学院),以及下属的29个康村,曾规定僧人名额为7700人,是喇嘛教最大的寺院。主要建筑错钦大殿近2000平方米,可容9000僧众集体诵经。收藏有大量藏族古代史文献典籍,还有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给西藏领袖赐赠的佛像及文物。寺内西南部的甘丹颇章(宫)是达赖二世至五世的居处,历世达赖以此寺为母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拉萨三大寺之一。明永乐十四年(1416)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

*

绛央却杰主持兴建。殿宇连接,规模宏大,层次错落有致, 具有藏族宗教建筑艺术的特色。全寺分罗赛林、果芒、德央、阿巴四个扎仓, 以及下属二十九个康村, 曾规定僧人名额为七千七百人, 是喇嘛教最大寺院。主要建筑错钦大殿近二千平方米,有明柱一百八十三根,可容九千僧众诵经,殿堂内挂有精美的织绣经幢、唐卡(卷轴画)。收藏有大量藏族古代历史文献典籍和明、清两代皇帝赐给西藏领袖人物的佛像、文物。寺西南部的甘丹颇章(宫)约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 为达赖二世至五世的居处。历世达赖都以此寺为母寺。

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的属寺,拉萨三大寺之一,位于拉萨市西郊,是喇嘛教最大的寺院。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修建,具有藏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内设罗色林、果芒、德央、阿巴四个扎仓(学院)。该寺收藏有大量的藏族古代文献和明清两代皇帝赐予的珍贵文物。达赖二世至五世曾居住于寺内甘丹颇章(宫),成为历代达赖的母寺。

藏语全称“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简称“哲蚌寺”,汉语意为“堆米寺”。因寺院建筑以白色为主,并依山而筑、错落重迭,远望犹如一巨堆白米,故而得名。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郊的根培乌孜山下,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一座,也是西藏地区最大的寺院,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由宗喀巴之弟子绛央曲结所建,当时建筑不多,僧人也甚少,后经历代扩建才成如今规模。整个寺院依山逐层而建,规模宏伟,远望尤如一座城池。僧人最多时曾达万名。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甘丹颇章(宫)、四大扎仓和29个康村。措钦大殿是寺内最大建筑,一层有190多根柱的大经堂,可容近万名喇嘛,是全寺僧人诵经和举行仪式的场所。大殿二层供有宗喀巴亲自开光的强巴佛像,是该寺之主供佛。大殿三层的弥勒佛殿供有宗喀巴赠给绛央曲结的右旋法螺。大殿侧室的两座银塔内分别供有第三、四世达赖喇嘛的骨灰。扎仓中以洛色林为最大,可纳四五千人。阿巴扎仓供奉的本尊大威德塑像内,藏有著名密宗大师惹译师的骨灰。噶丹颇章为达赖住所,五世达赖末迁入布达拉宫之前就住此宫。其他各殿堂中供有宗喀巴师徒塑像以及观音、文殊、金刚、无量、度母等佛像。寺内还藏有大量佛教经典、法器、供器、唐卡、壁画及各种工艺品。该寺在藏传佛教寺院中有重大影响,也是培养佛学人才的摇篮,仅拉萨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所选继承宗喀巴法座的甘丹法王96人中,出于哲蚌寺的近一半。

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郊革培吾孜山南坡,明永乐十四年(1416)由嘉央曲杰扎西班丹倡建。为格鲁派拉萨三大寺之一,历代达赖喇嘛的主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文全称为“贝曲哲蚌确唐门杰勒朗巴杰瓦林”(dpal-ldan-bras-spungs-phogs-thams-cad-las-rnam-par-rgyal-bavi-gling),意译为“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哲蚌”,意为“堆积大米”,因全寺建筑以白色为主调,远远望去,该寺建筑群如大米堆积山腰,与古印度一同名寺庙相似,因借以命名。汉文有“别蚌”、“布颊绷”等译名。

明永乐十四年(1416),宗喀巴弟子嘉央曲杰扎西班丹(vuam-dbyangs-chos-rje-bkra-shis-dpal-ldan,1379―1449)受师命,以内邬宗本朗喀桑布(snevu-rdzong-dpon-nam-mkhav-bzang-po)为施主,于其修行旧地革培吾孜(dge-vphel-dbu-rtse)山坳处,兴建格鲁派第二大寺院哲蚌寺,自任堪布,传授宗喀巴教法。3年间,聚集听法僧徒2000余人。由7名说法阿阁黎分别宣讲法要,因而形成果芒(sgo-mang,又译“多门”)、罗色林(blo-gsal-gling,即“明慧洲”)、德央(bde-yangs,即“广乐”)、夏廓(shar-sgo,即“东院”)、推桑林(thos-bsam-gling,即“闻思洲”,又叫“杰瓦”rgyal-ba,即“胜利院”)、杜瓦(vdul-ba,即“调伏院”)、阿巴(sngags-pa,即“密咒院”)等7个扎仓。后合并为果芒和罗色林两个显乘僧院和德央显密兼修院及阿巴密咒学院等4个扎仓,此格局一直保持至今。在布达拉宫修复前,二至五世达赖都住寺内甘丹颇章佛宫,成为当时格鲁派的统治中心,取代了甘丹寺的地位,后来更成为格鲁派政教合一政权的代称。以后历世达赖俱以哲蚌寺为主寺,使该寺位居拉萨三大寺之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格鲁派的甘丹颇章政权。

全寺占地25万平方米,最重要的建筑是措钦大殿、四大扎仓、甘丹颇章以及50多个康村。有183根立柱的措钦大殿占地45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7000多名僧人诵经礼佛。大殿及主要经堂内有大量精美的佛像、壁画,幡幢庄严,外有金顶、相轮、吉祥八宝巧饰,殿宇层叠,楼阁栉比,佛塔错落,集建筑、雕塑、绘画装饰于一体。宽敞的庭院、巍峨的殿宇、幽深的回廊,参差杂错,布局宏伟。主要寺宝即宗喀巴赠嘉央曲杰的右旋白螺,至今仍供奉在大殿中。清朝同治皇帝御笔亲书的“输诚向化”匾额,各种版本的大藏经和宗喀巴师徒的手稿、文集等,也是稀世奇珍。

寺院组织管理制度严密,机构建置完备,藏传佛教制度、文化方面的一些重要特征都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管理机构由措钦、扎仓、康村、米村四级组成。

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以后,哲蚌寺僧人定额为7700名,为格鲁派各寺之冠。实际人数,多时曾上万人。至今法台已延续23任。该寺在格鲁派中较早推行活佛转世制度,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是正式作为根敦嘉措的转世灵童迎进寺院的第一位活佛。除达赖喇嘛这个特殊的最高的活佛转世系统外,还有很多转世系统,如,有资格担任地方政府摄政的济咙活佛(rje-drung)、策默林活佛(tshe-smon-gling)、第穆活佛(de-mo)、德楚活佛(sde-drug)等呼图克图都有哲蚌寺僧籍;又如,号称“三大活佛”的温杰色(von-rgyal-sras)、洛僧巴(lo-sems-dpav)、列隆(sle-lung)等在西藏影响很大的活佛,也是该寺罗色林扎仓的转世活佛。历史上,汉地及蒙古、日本、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很多名僧曾来到该寺学经。在西藏地方政府的僧官系统为官或派往内地的高级僧职人员,多数也系该寺名僧。从五世达赖喇嘛开始,至西藏和平解放前,拉萨大昭寺祈愿大法会(即“传召”)期间,拉萨市政由该寺铁棒喇嘛接管。

西藏和平解放前该寺拥有141个庄园和540个牧场,经济实力很强大。

汉语意为“堆米寺”,因寺院建筑以白色为主,并依山而建,远望犹如巨大的白米堆,故而得名。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郊的根培乌孜山下,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中最大的一座,也是西藏境内最大的寺院。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明永乐十四年(1416), 由宗喀巴弟子绛央曲结所建,当时规模不大,僧人也不多,后经历代扩建才成如今规模,整个寺院依山势而建,远望犹如一座城堡。过去僧人最多时达万名。寺院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噶丹颇章、4大札仓和29个康村。钦措大殿是该寺的最大建筑,一层为190多根柱的大经堂,可容万名喇嘛,是僧人诵经和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大殿二层有宗喀巴亲自开光的强巴佛像,也是该寺的主供佛;大殿三层的弥勒佛殿供有宗喀巴赠给绛央曲结的右旋法螺;大殿侧室的两座银塔内分别供有第三、四世达赖喇嘛的骨灰。4大札仓中从洛色林最大,可容纳四五千人;阿巴札仓供奉的本尊大威德塑像内,藏有著名密宗大师惹译师的骨灰。噶丹颇章为达赖的住所,五世达赖未迁入布达拉宫之前就住此宫。其他各殿堂中供有宗喀巴师徒塑像及观音、文殊、金刚、无量、度母等佛像。因寺院历史悠久,故藏有大量佛教经典、法器、供物、唐卡、壁画及各种历代工艺品。该寺在藏区寺院中颇有影响,也是培养佛学人才的摇篮,仅拉萨三大寺(甘丹、色拉、哲蚌寺)所选继承宗喀巴法座的甘丹法王96人中,出于哲蚌寺的就有近一半。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