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三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唐三彩

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唐代低温铅釉彩陶的总称。据19世纪末洛阳出土的唐代黄绿白、黄绿蓝、黄绿赭三色彩釉而定名,但并不只限于3种颜色。常用色有黄、绿、白诸种邻近色,亦有蓝、黑、紫色。其主要制作原料为高岭土(白粘土),兼以铅和石英为主的釉质与金属氧化物的呈色剂。主要工序有:制胎、一烧胸胎、挂釉、二烧现色、开相等。多以人物、动物、器皿或山水为制作题材,并利用釉质自然下流形成斑驳复迭的色彩与图案,变化万千,奇妙无比。这种陶瓷工艺精品上承汉朝釉陶传统,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发展至顶峰,多用作殉葬器物。唐代烧制该工艺品的窑址据目前所知有河南巩县窑,陕西耀州窑,河北邢窑。它色彩丰富细致,斑斓晕缬,华丽富贵,造型生动雄健、壮硕丰满,具有盛唐气象。如今,这种古老的民族工艺得以发掘,创新,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品。

三彩陶器是唐代陶瓷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以丰富多彩的釉色和美妙高超的造型驰名于世界。这种陶器用白色粘土做胎,施以含铅的低温釉,釉中使用铁、铜、锰、钴等多种金属作显色剂,在750―850℃低温下焙烧而成。它是在汉代铅釉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所谓“三彩”即多彩之义,它包括绿、黄、赭、褐、红、白、蓝、黑等许多颜色。有的一色单用,有的数色混用。一般先在胎上挂上一层化妆土,然后有计划地挂上各色釉,或者使用类似“蜡染”的所谓“漏花”的技法,巧妙地作成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器物。其中有的还采用了印花、贴花、刻花、雕塑等各种传统技法。它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造型和装饰特长,加上浪漫的造型,改变了一般陶器单调、粗糙、呆板的印象。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艺术上唐三彩都较前提高了一大步。

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烧成温度较低,属于陶器类。由于表面施釉是彩色釉,绚丽多彩,故人们习惯地称为唐三彩,三彩就是多彩的意思。目前所知,生产三彩的窑址有巩县窑、邢窑、铜川黄堡窑和邛窑,都是在生产瓷器的作坊里生产。北朝釉陶的成就,为唐三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朝末年的动乱和战争使釉陶工艺发展受到影响。直到唐高宗时期,具有多种色彩的釉陶才发展起来。盛唐时期三彩生产兴旺发达,到九世纪后半期,藩镇割据,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空前的破坏,唐王朝衰落了,三彩釉陶也逐渐衰落了。

制作三彩的原料有两种,一种是红色陶土(瓦器)继承了汉代釉陶的风格,一种是白色坩子土,普通称为北方瓷土,只是胎体没有烧结。唐三彩的基本釉色有白色、绿色、黄色和蓝色等。由于工匠们巧妙地配釉和控制烧成气氛,在釉里现出俏丽妩媚,姹紫嫣红的许多彩色。主要有白色、深绿、浅绿、翠绿、赭红、赭黄、嫩黄、深黄、黑色、蓝色、天蓝、藏蓝、茄紫等。在器物上有一彩、二彩和三彩(多彩),深邃奇妙,变幻无穷。三彩釉陶作品采用手捏、轮制、模制和雕塑等手法成型。一件复杂的作品,往往几种工艺同时采用。作品有碗、盘、高足盘、杯、盏、瓶、樽、尊、执壶、唾盂、渣斗、兽头形角杯(来通)、钵、高足钵、七盅盘、水盂、砚台、枕头、灯、蜡台等。专门作殉葬用的明器有天王、力士、文吏、贵妇、男僮、女侍、牵驼牵马的汉人及胡人、胡商、胡厨、舞俑、乐俑、杂耍人物、戏弄、镇墓兽等。动物形象有马、骆驼、毛驴、牛、麒麟、羊、狗、狮子、老虎、兔、蛙类等,还有住宅、粮仓、厕所、假山、车、柜、磨、井架、舂等模型。

三彩除上面谈到的绚丽的色彩效果以外,在造型艺术上善于使用活泼而富有旋律的线条,塑造出灵巧优美的器形。大多数器物具有北方庄重浑厚的风格。雕塑的人物动物则既有北方劲刚雄放的一面,也有南方清新柔润的风格,表现出大唐盛世的精神风貌,是我国优秀文化艺术品中的瑰宝。

创烧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此种陶器较常使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斑点、花朵或几何纹等色釉装饰,所以叫做三彩。“三彩”并非专指三种色彩,而意谓多彩,黄、绿、褐色外尚有蓝、白等色。唐三彩用白粘土制胎,经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施以彩色铅釉后再经900度左右的低温焙烧而成,因其用料精细,制作规整,故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唐三彩主要作明器用。唐时厚葬之风盛行,“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风俗流成,也下兼士庶”。( 《唐会要》) 因此,以人物、动物为题材的三彩雕塑最为动人,其中马和骆驼最多,器形高大,比例准确,线条流畅,多以夸张的动势表现其神骏强健和坚毅负重。人物则根据其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面部丰腴,梳各式发髻,着彩缬服装; 文官彬彬有礼; 武官勇猛英俊; 胡俑高鼻深目; 天神怒目凶狠。三彩也有不少是生活用器,如壶、罐、瓶、尊、碗、盘及文房用具。唐三彩的制作地点,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称东窑。唐三彩在当时还作为珍贵的物品远销海外,包括意大利、埃及、伊朗、伊拉克和日本、朝鲜、印尼等欧亚国家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多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纹、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彩色斑斓的色釉装饰,个别涂有蓝釉。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三彩制品,可分为器皿、人物、动物三类。器皿的种类几乎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水器、酒器、饮食器、文具、家具、建筑模型、壶、杯、盘、盒、奁、炉、柜、枕等。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士、牵马俑、胡俑、天王等。动物造型,有鸟、狮、骆驼、马等。唐三彩的制作地点,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长安称西窑,洛阳称东窑,当时一般作为明器使用。在陕西、河南等地的唐墓,以及南方的武昌、长沙等地,均有出土。西安小土门唐墓出土的施满蓝釉的陶驴,甚为珍贵。

创制并兴盛于唐代的低温挂彩釉陶瓷雕塑品。三彩,泛指陶器的颜色丰富多样,有绿、蓝、黄、褐、白、红等多种颜色,具体到每一件器物,或为单彩,或为二彩,或为多彩,而同一色彩又具流动折光感和明暗层次上的微妙差别。河南洛阳是我国发现三彩陶器最早和最集中的地区,故唐三彩又称洛阳唐三彩。此外,河南巩县、陕西西安及江苏扬州等地也间有发现。唐三彩以小型雕塑品为常见,多用作随葬明器。其造型丰富,有模拟生活用品的各类器物,大到庭院、房屋、假山、水池,小至壶、瓶、罐、碗、油灯、文房四宝、玩具等;有运输工具模型马车、牛车等;马、骆驼、狮、犬等动物形象,琳琅满目。至于文官、武士、贵妇等各类人物形象,洗炼明快,神态尤为生动。如出土女俑,身穿袒胸窄袖上衣,长裙高束,体态丰腴,显然是唐代妇女典型形象;乐舞俑多有深目高鼻者,反映了盛唐时民族杂处和国际交往情景;天王俑脚踏夜叉,情感表现强烈,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唐三彩制作技巧甚高,先按所要表现人、物形象以高岭土塑坯,把坯体放在陶窑内加至适当温度取出,施彩后再放入窑内,以800℃―900℃温度焙烧,使彩釉熔化,随向四方扩散、流动,形成斑驳灿烂、变幻无穷的彩色釉。唐三彩不仅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为研究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提供了数量繁富、生动形象的实物资料。如今洛阳等地继承发扬了唐三彩工艺技术,成为唐三彩制作中心,传统和创新的唐三彩旅游工艺品不断问世,使这一神圣的艺术奇葩,飞进了海内外寻常百姓之家,成为人们的珍爱之物。

起源于唐代以前,但盛行于唐代的多彩陶器。这种陶器表面上有一层釉,釉中含有呈色的金属氧化物,唐三彩正是利用这多彩的釉色,从而获得色彩斑斓的彩陶,唐三彩不仅只有三种颜色,一般有黄白色、白色、赭黄、浅绿、深绿、蓝色等常见颜色。唐三彩在唐代多为随葬用品,造型种类也很丰富,常见的有家畜、生活用具等,在唐代墓葬中常有这些种类的唐三彩出土,反映了唐代的殡葬习俗,社会风气。唐三彩的绚丽色彩、生动造型为后人所喜爱,至今唐三彩仍受到青睐,成为许多现代家庭的工艺装饰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