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三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唐三馆分类:【传统文化】 唐代国家藏书的主要处所。弘文馆、史馆和集贤殿书院的合称。(1)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在门下省设修文馆,掌详正图籍,后改名弘文馆。太宗即位后,在弘文馆聚四部群书20余万卷,选虞世南、诸无量、欧阳询等负责藏书整理工作。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改名昭文馆,次年更名修文馆。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复昭文馆名。开元七年(719年)弘文馆名始固定下来。馆主由宰相兼任,给事中负责馆中具体工作。馆中设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轻重,皆参议焉。”(《新唐书?百官制》)另设校书郎及楷书手若干人,还设典书2人负责典藏和图书出纳工作。(2)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为修前朝史而设立史馆。史馆除修史外,还收藏大量修史所用参考图书典籍、国史、实录、起居注等资料。并设典书4人专门管理图籍,所藏图籍曾达3000多卷。集贤殿书院为宫中藏书处。唐玄宗于开元五年(717年)命人在乾元殿东厢乾元院缮写四部书以充实内库。开元六年改为丽正修书院,开元十一年在长安设丽正书院,开元十二年又在洛阳明福门外设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通改称集贤殿书院。宰相兼书院主管,设众多学士负责这唐代最大藏书机构的各项工作。书院的主要任务是“掌刊缉古今之经籍……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征求焉。……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旧唐书?职官志》)经过多年经营,至开元十九年(731年),集贤殿书院四库藏书总量已达89000多卷。四库以经史子集四分法收藏,并用色轴、色带和色签相区分。书院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图书管理体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