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代染织刺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唐代染织刺绣分类:【传统文化】 唐代丝织生产发达,分布在河南道、山南道、河北道、古东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等地区。其中剑南、河北的绫罗,江南的纱,彭州、越州的缎,宋州、亳州的绢,常州的绸,润州的绫,益州的锦,都是全国闻名的产品。这时期的丝织生产中心,从中唐以后由北方的定州转向江南。唐锦的花纹,主要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散花、几何纹、晕等,并多采用纬线起花,具有清新、活泼、华美、流畅的艺术风格,与汉锦的古朴形成对比。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拜成克子尔明屋(赫色勒)佛洞、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等,都出土有唐锦。唐代的麻织,有?布、葛布、蕉布等品种,主要产地有淮南道、剑南道、山南道、江南道等。岭南一带,棉织兴盛,桂布产于岭南桂营地区。在新疆巴楚,曾出土蓝地白花的棉织花布,在阿斯塔那古墓中出土的几何纹图案丝棉交织布,是中国最早的混纺布。唐代毛织产地主要在北方及西北一带,其中著名的有陇西道的西川毡,关内道京兆府的靴毡,原州、会州的覆鞍毡,宁州的五色覆鞍毡,汾州的鞍面毡,丰州的驼毛褐毡,以及江南道宣州的红毯兔褐等。唐代还出现了用羽毛织成的毛裙等宫廷用品。唐代的印染工艺十分发达,重要的有夹缬、蜡缬、绞缬、碱印、拓印等,用以制作衣裙、家具装饰品等,在阿斯塔那古墓中有出土。唐代刺绣,一般用作服饰品,做工精巧,色彩华美,也有用作绣饰佛像、针绣佛经等。唐代刺绣的针法,除辫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绣法。纭裥绣,又称退晕绣,即现代的戗针绣,可以表现深浅变化不同的色阶,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