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宋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唐宋派分类:【传统文化】 明嘉靖、隆庆年间,拟古之风极盛,摹仿剽窃之作风靡,招致许多人的反对。于是有“二三君子,振起于时风众势之中”(黄宗羲《明文案序》),这“二三君子”指的就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另辟蹊径,倡导学习唐宋,形成了新的文学流派――唐宋派。王、唐四人都擅长散文,其中王慎中、唐顺之主要建树在文学理论方面。他们反对拟古,嘲讽、揭露剽窃模拟的恶习。主张取法唐宋,学习欧阳修、曾巩。讲究唐宋古文裁剪布局之法,即“开阖、首尾、经纬、错综”(唐顺之《文编》)。他们认为“文字工拙”在“心源”(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书二》),为文强调直抒胸臆,要求如写家书那样自然,鄙薄雕琢文句,邯郸学步式的“婆子舌头语”。茅坤则以编写164卷《唐宋八大家文钞》声蜚海内,而创作成就当推归有光。他善于抒情,不事雕琢而富于神韵。唐宋派冲击了拟古歪风,标举唐宋大家,进一步确立了八大家的地位,其散文成就突出,上承唐宋古文传统,下启清代桐城派。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