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唱哈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唱哈节分类:【风俗文化】 哈,京语即歌之意,也作“唱哈”。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京族传统节日。当地各岛的节期时间不一, 尾岛、巫头岛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在农历八月初十,而红坎村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哈节的主要内容是祭神唱歌。相传,早在七八百年前,因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京族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后有一位姑娘来到岛上,她以传歌为名,鼓动人民起来造反,争取自由。因姑娘有一副动人的好声嗓,后来京族人便建造了专门的“哈亭”供奉她的神位,并在哈亭中定期举行歌节,一直沿续至今。节前,人们便将哈亭装饰一新,迎接节日来临。哈亭正堂内供奉有镇海大王像和本地各姓祖先灵位,两侧有三级台阶,供人们坐听唱歌。节日前一天,要举行迎神入哈亭的仪式,并举行撵象活动,没有大象只好以猪代象,绕哈亭三圈, 然后将猪杀掉,用其八斤肉敬祭神灵。过去,祭神前还要进行斗牛,不论胜负,一律杀吃。祈神祭祀在一派庄严气氛中进行,主祭人要念祭词,以祈神灵祖先保佑后人平安。祭毕,一边欢宴一边唱哈。按习俗,严禁妇女入席。唱哈一般有三人出场表演,一男歌手称为“哈哥”专司操琴伴奏,两位女歌手俗称“哈妹”,轮流演唱。主唱哈妹在亭中间,手拿两块竹片,边唱边敲击,伴唱哈妹坐在旁边地上,配合节奏击竹梆。主唱倦了,伴唱者替换。歌唱内容多为京族民间故事、哲理歌、情歌等。如今此节基本取消了迷信色彩,主要为娱乐活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