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商业禁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商业禁忌分类:【风俗文化】 旧时,中国人有轻商的习俗。据《清稗类抄》云:“《会典》开载,凡农家许著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著绢、布。如农民之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著绸纱。此可见吾国之贱农商,而商尤轻于农也。”民间亦有“农不与商斗”、“无商不奸”的说法。按旧礼风俗,民间很看不起商人斤斤计较的职业习性。其实这是经商之人必备的作风,如果不精打细算,经商是难以赚钱的。 经商要懂得行情,知道什么时候生意好做,什么时候生意不好做。俗谚云:“耍正月,玩二月,君子无钱,过六月;年年有个烂九月,赚钱莫靠十二月。”又云:“赔八月,赚腊月。”这是经营的商品不同,经营的季节要求也不相同的一个例证。什么条件下好作什么生意,是有讲究的。不能乱来。俗话说,“百里不贩粗”、“千里不贩樵,百里不贩籴”即是说远途贩运粗重廉价的商品,是得不偿失的。而“千里不贩青”的说法,又道出了旧时运输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远途贩青会误事砸了生意的道理。如果不遵循经商的规律,不懂得经商的行情,往往会造成“货到街头死”的败局。尤其是蔬菜,需要经常保鲜的商品,更不能大意。俗话说,“鬼精鬼精,不敢贩葱。”河南鹿邑县流传的一首蔬菜经营歌云:“蔬菜是个宝,生活离不了,农商要配合,求鲜应抓早。上市宜均衡,安排需周到。运送要及时,装卸莫乱抛。堆码放均匀,洒水防干燥。莱菜忌断节,叶菜忌折销,果菜忌破皮,根菜忌泥糟,冬菜忌断梗,蒜菜忌水浇,优质来论价,顾客称公道。” 商业中人积累经营经验,避免失误赔本故然可以形成一类很切实际的禁忌原则,但更多的禁忌习俗,却反映了商人们避凶求吉的心理状态。如佤族人赶街忌讳说不吉利的话,不能踩别人的脚后跟。否则,总落人后,晦气,赚不得钱。汉族旧时卖财神码的不能说“卖”,要说“送”。店铺买卖忌讳有人踏踩或坐在门坎上。禁忌玩弄算盘和反搁算盘。忌讳坐卧在柜铺上、桌柜上或躺睡在待客的条椅上。店伙计禁忌面朝里,背朝店门坐着。忌讳敲打帐桌。禁忌冲店门小便。扫地时忌讳往门口处的方向洒扫。在店堂门口禁忌打呵欠、伸懒腰等。否则。俗以为会把财神挡在门外,对经商不利,生意不顺,发不了财。 做生意的眼皮儿要活,要多说好听的,拢住顾客,生意就好做了。否则,得罪了买主,对自己也没有好处。当然,作什么生意要说什么话,不能盲目热情。尤其是药店、棺材店的经营者,说话要注意。忌讳说“再来坐”、“欢迎再来”之类的话。否则,顾客以为是在咀咒人家“再得病”、“再死人”,就事与愿违了。 商人多敬财神,财神有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或关公)以及五路财神(何五路)等等说法。民间祭祀有时虔诚无比,俗以为会佑人以福,解人凶难。民间商界又以为春秋时代,越国大夫范蠡为敛财能手,也有敬奉范蠡(陶朱公)的。河南鹿邑县有经商十八忌流传于民间,据说是范蠡弃官经商,在山东定陶定居,改名陶朱公后传下来的。现录于后,以供参考: 生意要勤快,切忌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价格要订明,切忌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用度要节俭,切忌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赊账要认人,切忌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货物要面验,切忌滥入,滥入则质价减。 出入要谨慎,切忌潦草,潦草则错误多。 用人要方正,切忌歪邪,歪邪则托体难。 优劣要细分,切忌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货物要修整,切忌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期限要约定,切忌马虎,马虎则失信用。 买卖要适时,切忌托误,托误则失良机。 钱财要明慎,切忌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临事要尽责,切忌妄托.妄托则受大害。 帐目要稽查,切忌懒怠,懒怠则资本滞。 接纳要廉和,切忌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立心要安静,切忌妄动,妄动则误事多。 工作要精细,切忌粗糙,粗糙则出品劣。 说话要规矩,切忌浮燥,浮燥则失事多。 自古以来,商业经营就是一种充满风险的活动,因此历来商业禁忌也多。旧时各地商店凡遇开张日,店员都忌讳说不吉利的话,凡涉及破财、败兴等方面的话,更是绝对不能提及。这一天店主还忌讳挑拣找茬的顾客,遇之则认为是开门晦气,预兆不祥。所以开张日各地商家的态度一般都格外地好,商品的价格一般也有所优惠以讨好顾客。商家在每天清晨刚开业时最忌讳顾客来赊账或第一笔生意不成交,他们认为这样一来会坏了当天的彩头,导致当日生意萧条。旧时商店门口一般不喜欢闲人蹲着不走,以免挡住财运。店铺柜台忌讳人随便坐上,认为这对财神爷不敬,会坏了彩头。盘点时要关店门,怕财气被人带走。扫地要往里扫不往外扫,以免把财运扫出门外。各地商店还忌怕乞丐上门乞讨,如遇到一般都要送点钱或食物好言打发之。如果粗暴撵走,恐招致乞丐恶言诅咒报复。店家一般都欢迎回头客,所以对来店的顾客都要说“欢迎再次光临”之类的客套话。但是诊所、药行、棺材铺等特殊行业的业主则绝对不能这样说,否则很容易引起争端和纠纷。 一些地方的商贩出门有讨日子的习俗,凡他们认为是凶日的日子,宁可在家歇息也不外出做生意。他们还忌一早挑货出门就碰上借钱的人,认为一出门就出钱,这趟生意肯定蚀本。一些地方的小商贩忌讳别人从他的扁担上跨过,认为这样会把财气带走。凡此等等,实际上都反映了旧时各地商贾在艰难的生意经营和竞争中脆弱的心理状态。 旧时,民间重农轻商,认为商业是末业。但有些地方,却重商轻农,如地处晋中的祁县、太谷县、平遥县等,经商的多,商业的禁忌习俗也多。如:店铺忌讳有人踏踩或坐在门槛上,禁忌玩弄算盘和反搁算盘,忌讳坐在柜铺上或躺睡于待客的椅凳上,禁忌店员面朝里而背朝外,忌讳敲击账桌,禁忌冲店小便,忌讳在店门口打呵欠、伸懒腰、说秽语。此外,各种商行有各自的禁忌习俗,如:卖酒的不能陪客饮酒;旧时有“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粟”的习俗;药店、棺材店禁忌说“欢迎再来”,认为这是在诅咒顾客“再得病”、“再死人”,等等。店铺夜晚忌说关门,称“上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