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商店取名和开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商店取名和开张分类:【中国民俗】 各地民间的大小商店在开张前一般都要取一个吉利好听而又好记的店名,以期望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旧时一般店名多选择万、百、兴、福、顺、发、鑫、元、恒、昌、盛、春、泰、安、茂等字,如各地常见的万兴、昌顺、鑫盛、泰顺、茂源、福泰、安泰等。近代前后福州此类店名很多,其如聚春园、安泰楼菜馆、回春药店、百龄苏广店、恒生当店、顺茂烟店、福余钱庄等,闽南则有厦门的大元布店和泉州昌盛中药行等。这和旧时一般商家门口常见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传统的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用。除此之外,还有以店主的名字直接命名的店名,这一般都是取店家的自身名气。如清代泉州张泉苑茶庄、福州百年老铺吴玉田刻书坊、福州南后街的蒋源成石雕店、民国台江二亭桥阿焕鸭面店和漳州杨协成酱园等店名,多是以各自祖传优异的工艺名声而作为店名招牌的。有些民间也有以地名作为店名的,如民国前后福州的鼓楼前酱鸭店、上杭京果店等,都属此类。20世纪60年代前后,许多国有商店的店名也被染上浓烈的政治色彩,其如红霞商店、红岩旅社、延安百货、人民照相馆等,让人难以忘却那个时代的烙印。近20年来,私人商店和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和发展,一些店名开始重现旧时的风采。 商店的开张远较于取名为重要。旧时各地商店开张,店主都要举行各种庆祝和祭祀仪式。开张日首先要选黄道吉日,接着在店门披红挂彩,贴上新对联。开张时店主要上供祭品,烧香祭祀有关神碉,如陶朱公、财神爷或土地公等。焚香拜神毕,在店门口燃放喜炮以示庆贺。此后店主接受亲朋好友的贺礼,并设宴招待诸亲友。民国十八年(1929年)《同安县志》礼俗志载:“正月初二至十六,均有商店燃炮开市,曰开张。每取钱投钱柜中,取骏发之意。”做小本生意的商人,开张仪式则比较简单。祭神后一般只放鞭炮以示庆贺,不设宴邀请亲友参加。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民间的开张仪式普遍更显隆重,一些私营大商场在开张时不但要举行揭牌、剪彩、送花篮和祭祀等仪式,同时还大请宾客,注重新闻媒体的广告宣传。同行之间互相捧场祝贺,以祈生意兴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