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商王朝统治下的齐鲁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商王朝统治下的齐鲁文化分类:【地域文化】 商朝也叫殷朝,或称“殷商”。因为商族的始祖名契,被封于商(今河南商洛县)。契十三传至成汤时,夏桀失政,汤革夏命,兴“吊民伐罪”之师,灭了夏桀,建立商朝。但传至二十代商王盘庚时,将国都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故又叫殷。帝乙时,又从殷迁到不远的朝歌。到帝乙的儿子帝辛,也就是纣王时,就被周武王灭亡了。 商朝,可以说发祥于齐鲁。商汤开初建都于亳邑。据王国维先生考证毫邑在今山东曹县。后来迁奄(曲阜),传二十代才迁殷,在鲁西南建都200余年。商初疆域,据《史记?殷本纪》载:“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江为长江下游一段,济为今黄河下段,河指黄河濮阳以东一段,淮为淮河。这个疆域是以齐鲁为中心的。后来商朝疆域扩大,中心西移,但齐鲁地区一直是商朝的后院。商族不仅起于齐鲁,而且与东夷人有着族源的关系。《史记?殷本纪》云:殷的祖先契,简狄取吞鸟蛋而生契。《诗?商颂》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是以鸟为图腾的民族,与东夷是一样的。契始封于商,后迁于蕃(今山东滕州市)。至契孙相土,适逢夏太康失国。相土乘机向东发展,越过泗水,在泰山脚下建立东都,一直扩张到东海边。《诗?商颂》:“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注:“烈烈,威也。”笺云:“截,整齐也。相土居夏后之世,承契之业,入为王官之伯,出长诸侯,烈烈然,四海之外率服,截尔整齐。”至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仍以鲁西南为中心,统治整个齐鲁。 商族虽源于东夷,后来却以华夏族自居。居住在齐鲁东部的东夷族对商朝的统治是不甘心的。至仲丁以降,商政腐败,内讧常有,东夷人乘机攻商,仲丁被迫迁亳都于嚣(今河南内黄东南)。后来祖乙征服九夷,又迁都于庇(今山东鱼台),回到鲁西南。但仍受东夷威胁,南庚时又迁都于奄(曲阜)。盘庚时又西迁于殷。商朝不断迁都,反映了东夷人反抗的激烈。后来直至殷纣王时,还在东征夷人。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奴隶制已发展到极盛的时期,其文化是相当发达的,礼乐制度也很完备。这由河南安阳小屯出土的大批甲骨卜辞可证。同时孔子也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只是山东地区,即使是在商朝长期立都的鲁西南地区,也没有多少商代遗物发现。这大概与东夷人的不断反抗有关。由于战争频繁,其在鲁西南建都时期,未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东夷人被压迫在东部沿海一隅,文化也难有发展条件。但在鲁中青州市苏埠屯发现的大型晚商墓――“苏埠屯一号人殉墓”中却反映了商朝奴隶制文化的发展情况:一是殉葬奴隶多达48个;二是被盗掘后残存的遗物如大铜钺2件,镂孔兽面饰、弓、“亚丑”族徽等。此墓规模之大,殉人之多,器物之先进,可与安阳的殷王陵墓相比。有人认为此墓可能是薄姑国君之墓。薄姑是忠于商朝的东夷方国,该墓反映了夷、商文化的融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