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喻意处事的服饰语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喻意处事的服饰语汇分类:【风俗文化】 (1)情绪 ①喜悦 折屐: 木屐的齿折断。屐: 在底部装有木齿的鞋子,鞋底前后各有一竖直木齿。事本《晋书?谢安传》:“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 ‘小儿辈遂已破贼。’ 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谢安得知获胜的消息故作镇定,其实心中喜不自禁。过门槛时由于激动,竟将鞋底的木齿折断。后以“折屐”比喻难于掩饰的喜悦。如宋苏轼《自径山回得吕察推诗用其韵招之宿湖上》诗:“新诗到中路,令我喜折屐。” ②悲伤 司马青衫: 语本唐白居易《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就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司马:古代官名。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青衫: 按唐代服制,文官八、九品衣青衣。指职位低微的官服。诗人以青衫指代了自己仕途不得意,因琵琶女的身世,引发自身的悲伤感慨。后用“司马青衫”比喻极度悲伤。 (2)态度 ①偏袒 左袒: 事本《史记?文帝纪》:“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率以灭之。”文帝时,吕后掌握朝政,立吕氏族人为王,擅权专制。太尉周勃以使者所持的符节进入了部队。士兵都应声脱去左侧的衣袖,袒露左臂,拥护刘氏。此后以此比喻在争斗中偏袒一方。 偏袒: 事本《汉书?高后纪》:汉初,吕后崩,诸吕执掌军政大权。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欲安定汉室。刘揭劝说吕禄将兵权交给周勃。“勃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军皆左袒。勃遂将北军。”右袒: 脱掉右袖而露出右臂。左袒:脱掉左袖而袒露左臂。在周勃的号令下,士兵们袒露出左臂,以示拥护刘氏,通过服饰动作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后以一侧的偏袒,比喻在争斗中袒护一方。 ②尊重 正襟危坐: 襟: 衣襟。危坐: 端坐。形容严肃或尊敬的样子。事本《史记?日者传》: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于卜肆中。天新雨,道少人,司马季主间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二大夫再拜谒。司马季主视其状貌,如类有知者,即礼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马季主复理前语,分别天地之终始,日月星辰之纪,差次仁义之际,列吉凶之符,语数千言,莫不顺理。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司马季主坐在馆中,讲天地之道,日月之行,阴阳之本,所讲几千言无不顺理成章,宋忠、贾谊二人听后顿时明白了许多道理,不禁系好系冠的带子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服饰上的端正整齐,表明一个人内心对人或事的重视和尊敬的态度。 ③积极 衮冕之志:衮冕:帝王公卿的礼服。由冠、冕服、蔽膝、大带、?绶组成。根据不同的身份地位其冕旒数目和纹饰有所不同。衮冕这种公卿服饰象征着高官之职。语出《后汉书?孔僖传》: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曾祖父子建,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建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 道既乘矣,请从此辞。’ 遂归,终于家。”后以“衮冕之志”比喻欲做官的思想。也简作“衮冕”。 ④热情 倒屣相迎: 倒穿鞋子出门相迎。事本《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 ‘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古人入室脱鞋席地而坐,客至,需穿鞋出迎。蔡邕闻听王粲在门口,来不及将鞋子穿好便出去迎接。客人见王粲年纪轻轻身材短小,非常惊讶。但蔡邕却赞叹王粲有不同寻常的才能,自己不如王粲。此典原意为对才学之士的尊敬,后指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 ⑤从容 羽扇纶 (guān) 巾: 羽扇: 用羽毛织的扇。纶巾: 用青丝带编的头巾,又名诸葛巾。语本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 三国,诸葛亮与司马懿对阵。“(宣王)使人密觇武侯,乃乘素舆,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军,众君皆随其进止。宣王闻而叹曰:‘可谓名士矣。’”后称这种葛布制成的头巾为纶巾。明王圻《三才图会?衣服》: “诸葛巾,此名纶巾。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即将兵戈相见的时候,诸葛亮依然气定神闲,不着盔甲,从容地指挥战斗,后以这种服饰形容文人态度潇洒,风雅闲适。 (3)行为 金貂换酒: 语出《晋书?阮孚传》: 阮孚,字遥集。“[孚]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金貂:金?和貂尾,汉代官员的冠饰,晋代沿袭汉制。《晋书?舆服志》记载:“侍中、常侍则加金?,附蝉为饰,插以貂毛,黄金为竿,侍中插左,常侍插右。”金貂是近臣的冠饰,表明了地位的显贵。阮孚用金貂换酒来喝,贵重的冠饰只是他的酒资,以致丢官。晋代,尤其是西晋时期玄学盛行,人们崇尚的是无为而治,贵族和官宦的生活奢荡,一心追求享乐而无心政治。文人反对传统的礼教,行为放荡不羁,由以金貂换酒就可窥见一般。后以此比喻富贵而放荡不羁。 (4)神采 著屐登山: 也作“谢公屐”。屐: 木屐,木底且有齿的鞋子。事本《南史?谢灵运传》: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谢灵运每次游山登岭,一定去山中最幽静险峻的地方。高达数十重的岩峰也没有不遍游的。他穿一种木屐,上山去掉前齿,下山去掉后齿,如履平地,跟从者数百。后以“著屐登山”或“谢公屐”喻文人飘逸。如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令君香: 东汉末,荀?,为尚书令。荀?衣服常着香粉。所到之处,香气扑鼻,时人谓之令君香。《襄阳记》:“荀令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后以“令君香” 比喻大臣独具的优雅神采和风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