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噪音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噪音主义分类:【文化精萃】 20世纪初叶,在意大利米兰,一些诗人、画家、音乐家组成未来派小团体,他们主张表现现代世界,认为所有艺术需要一种新美学,只有速度和运动才能表现时代本质。未来派音乐家认为,过去的音乐表现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已竭尽其能了,传统的音乐材料,人的嗓子和乐器发出的乐声已经不能再表现人类情感了。20世纪必须找到新的语汇和句法。他们提出的方案是,把过去所有的音乐完全勾销,以新的音响表现手段――“噪音”重新开始。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的作品揭示了音乐可能朝何处前进的道路。 1913年卢索洛写的宣言为未来派音乐提供了论据:“古代的生活是寂静的。在19世纪随着机器发明,噪音诞生了……我们必须跳出纯粹乐音这一狭小的圈子,而征服噪音这一无限变化的王国”。他提出一个未来派乐队的配器法,介绍了机械地产生的六种噪音:①隆隆声(雷声、爆声等);②哨子、气笛声(嘶嘶声、喷气声);③低语声(嗡嗡声、咕哝声);④由摩擦产生的声音(刺耳声、啸叫声、爆裂声);⑤敲击金属、木头、石块等发出的声音;⑥人和动物声音(叫声、喊声、哭声……)。 20年代法国――美国作曲家埃德加?瓦列斯的作品曾朝这一道路前进,二次大战后,法国的“具体音乐”作曲家开始使用卢索洛所介绍的音响手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