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噶当派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噶当派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西藏佛教宗派。“噶当”,藏语意为一切佛语(经律论三藏)都摄在该派创始人阿底峡所传的“三士道”次第教授之中。公元1042年,阿底峡应请入藏传教,住托林寺,著《菩提道灯论》,开示“三士道”次第。公元1045年,仲敦巴迎阿底峡至卫藏传教,并从之学,尽得其传。宋嘉钓元年(1056),仲敦巴应藏北当雄地方之请,建立惹珍寺道场,讲法传道,后形成噶当派。仲敦巴死后,他的三大弟子分别传法,又形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派。该派是藏传佛教中最早形成的宗派,教法传播甚广,其他教派均受其影响。15世纪初,宗喀巴主要依其教义创格鲁派,故有“新噶当派”之称。藏传佛教中一切大论的讲说,都导源于噶当派。因此,噶当派在藏传佛教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藏传佛教宗派之一。“噶当”在藏语中为将佛教一切语言和三藏教义,都摄在该派始祖阿底峡所传的“三士道”次第教授之中,并据此修行。1042年,阿里古格王室请印度僧人阿底峡入藏传教。阿底峡著《菩提道灯论》,阐明显、密教义不相违背之理和修行应遵循的次第。仲敦巴?甲哇迥拜其为师,尽得其传。1056年,仲敦巴应邀到卫?藏各地传教,并建热振寺为根本道场,为此派建立之始。仲敦巴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传法,遂形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主要支派。教典派自博多哇传出,以重视学习佛教经典而得名。以阿底峡的一切经论都是我佛的方便,一切教典都是修行的依据的思想为主旨,主讲“噶当七论”。教授派自京俄哇传出。以较为重视师长的指教,注重实修而得名。教诫派自普穷哇传出。以“恒住五念”教授为主旨,以“十六明点”的修法为心要法门,自戒律至金刚乘,能于一座中一齐修行,所崇本尊为释迦佛、观音、绝度母、不动明王。该四本尊与三藏教法合称“噶当七空”。噶当派是藏传佛教中最有影响的宗派,以后出现的格鲁派就是依噶当派的教义创建的。噶当派最后并入格鲁派。

喇嘛教教派之一。“噶当”,藏语音译,意为“佛语是指导一切僧人修行的诫命”。十一世纪中叶,西藏阿里地区古格王意希沃(智光)迎请印度佛教僧人阿底峡到古格传教,阐明显、密教义不相违背及修行次第等。北宋庆历五年(1045),

*

仲敦巴专程迎阿底峡到卫藏传教, 并拜他为师。仲敦巴以阿底峡所传教义为基础, 创立此派。嘉钓元年(1056),仲敦巴建热振寺,作为此派第一座寺院。十二、十三世纪时,此派教法传播甚广,其他教派均受其影响。十五世纪初,宗喀巴依此派教义创建格鲁派,亦称“新噶当派”,此派遂与格鲁派合流为一。

藏传佛教历史上的重要教派。“噶”(bkav)指佛语,“当”(gdams)指教诫,“噶当”意为把一切佛语(经、律、论三藏)都作为僧人修行全过程的指导。奉11世纪中入藏传法的阿底夏为教理上的祖师,奉其弟子仲敦巴?甲哇迥乃为开派祖师。北宋皇钓六年(1054)阿底夏圆寂,次年仲敦巴集合门人在聂塘为阿底夏举行周年供祭,并建聂塘寺。嘉钓二年(1057)仲敦巴在热振地方建热振寺,传法授徒,后世以此年为噶当派开创之年,以热振寺为噶当派主寺。仲敦巴去世后,其弟子分别建寺传法。博多瓦所传为教典派,认为一切经论教典都是修行成佛的依据和方法,尤其重视《本生论》、《集法句论》、《菩萨地论》、《大乘庄严经》、《集菩萨学论》、《入菩萨行论》等噶当派的六大教典。京俄哇(一说是官巴哇)所传为教授派,重视师长传授和实修验证,以阿底夏所著《菩提道灯论》的道次第为主旨,结合对佛典的诠释指导修习,故亦称“道次派”。由普穷哇所传为教诫派,主张以“恒住五随念”(念师长为皈依处,念自身为本尊,念语言为诵咒,念众生为父母,念心性为本空)为修行法门的十六明点教诫。噶当三派中又以师徒传承关系和寺院领属关系分为若干系统,重要寺院有甲域寺、岗岗寺、怯喀寺、基布寺、纳塘寺等。噶当派注重教理传习和僧人修持,内部组织比较涣散,与地方行政权力结合不多,因此一直未能形成强有力的政教中心。元代萨迦派掌权后,噶当派的社会影响逐渐减弱。明初格鲁派创立时,宗喀巴大师以继承噶当派教法相号召,因此格鲁派亦被称为新噶当派。在格鲁派的发展过程中,噶当派的寺院和僧人融入格鲁派,对格鲁派的迅速壮大起了重要作用。到明末时,热振寺、纳塘寺成为格鲁派的重要寺院,噶当派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教派存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