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体清文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四体清文鉴分类:【地域文化】 是一部有满、藏、蒙、汉四种文字对照的辞书,没有注音和注释。正编和补编的卷、部、类、则等编排及数目基本与《五体清文鉴》同,辞汇总数一万八千条左右,它是在两体清文鉴的基础上补编而成的。四体清文鉴的成书年代未见有具体记载,约编于乾隆36年至60年(1771―1795)之间,后于19世纪初叶完成刻本。刻本分“殿版”、“四体合璧文鉴”和“御制四体清文鉴”等。殿版刻本当时流传不广,现已失传。“四体合璧文鉴”刻本在北京嵩祝寺夭清番经局有存,内容与“御制四体清文鉴”正编的内容出入不大,只是在汉字旁边加有满文的对音,并增加了索引八卷及满、蒙的目录一卷,而没有补编,版面设计比殿版紧凑,是一种普及版,当时流传很广,现仍可找到存本。目的主要是为满族人学习其他民族语文之用。从清文鉴的编译方法来看,最初是用满文编出条目,然后再用其他文字翻译出来。康熙48年(1709年)完成了满文编写的清文鉴,后又于康熙49年开始编满蒙文鉴,康熙56年(1717年)完成。到乾隆时又编了《两体清文鉴》(乾隆36年完成)和《三体清文鉴》 (乾隆44年完成),嗣后又组织人编了《四体清文鉴》和《五体清文鉴》。清文鉴因系皇帝组织人编的,参加人员均系当时的著名学者,固有一定权威性,同时它也保留了当时的对译特点,译文均较准确恰当,虽无现代辞书的释文,但对研究语言的发展和翻译清代档案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