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川禅林数昭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四川禅林数昭觉

分类:【传统文化】

昭觉寺位于成都市外北青龙场,是四川著名佛教寺院,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昭觉寺是汉朝眉州司马董常的故宅,宅号“建元”。唐朝贞观年间,改建为佛刹,名“建元寺”。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唐代高僧、禅宗曹洞宗传人休梦禅师任建元寺住持,他兴工构殿,扩建寺庙,并奉旨改寺名为“昭觉”。

1.西川第一丛林

休梦禅师在昭觉寺住持23年,他机锋敏捷,曾应召为僖宗说法,僖宗赐他紫磨衲衣三件,龙凤毯一件,宝器盛辟支佛牙一函。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休梦法师五世法嗣延美禅师住持昭觉,用了30多年的时间对昭觉寺进行全面修复。宋神宗元丰末年(1085年),禅宗临济宗禅师纯白任昭觉寺住持,开堂说法,从者甚多,被称为“西川第一丛林”。明末昭觉寺毁于战乱之中。清代康熙二年,著名高僧破山和尚发起重建,并开荒种田,植树造林,筑堤引水,修石堰长达7.5公里,终于使寺庙发展成为“西川第一丛林”。康熙皇帝曾题诗赞它“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

2.少年风流事,佳人独自知

宋徽宗崇宁年间及南宋高宗绍兴初年(1131年),圆悟克勤禅师两度住持昭觉寺。

圆悟克勤禅师年轻时曾随五祖法眼禅师参禅学法。有一天,圆悟禅师看到鸡飞上栏杆,拍着翅膀咯咯叫,他当下有所觉悟,就写了一首诗偈呈给师父法眼禅师。这首诗偈这样写道:“金鸭香销锦乡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此偈看似情诗一首,其实写出了圆悟禅师的修证境界,不是我们凭意识推测理解所能真正领会的。法眼禅师看了这首偈后,印可了圆悟禅师的悟境,并以管鲍之交来比喻他们师徒二人之间心心相印。

后来,圆悟禅师依修证所得将雪窦重显禅师所作的《颂古百则》里记述的公案故事一一加以评唱,点出其中的精要,著成《碧岩录》一卷,作为后来的禅行者们修行门径的提示和印证境界的依据。《碧岩录》在宋代即被誉为“宗门第一书”,对于学人的启发作用是相当大的。这本书和《佛果克勤心要》一起,被收入日本的《大正藏》,被东瀛佛教界奉为必读经典。至今,日本众多的佛教徒,都视昭觉寺为祖庭。

圆悟克勤大师住持昭觉寺10年,开创了该寺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农历八月五日,这位佛学大师圆寂于寺内,春秋七十有三。门人于寺后建墓园,谥“真觉禅师”。现墓园尚存,为昭觉寺最著名的古迹,俗称“国师墓”。

3.树包碑,檐瓢飞,柱头落地祖师归

1986年,清定上师住持昭觉寺,不辞84岁高龄,发深宏大愿,承担重振道风、培植僧才、重辉祖庭的历史重任,普修殿堂,塑刻佛像,重建昭觉寺大雄宝殿。重建后的大雄宝殿规模宏大,清净庄严,为世人所瞩目。清定上师回昭觉,悬空之柱头落地,檐瓢早已不翼而飞,菩提树飞速猛长,将石碑包得丝毫不现,由于印契了该寺古德道魁祖师之预偈:“树包碑,檐瓢飞,柱头落地祖师归”,故世人称之道魁祖师再来,法威顿长,贯横海外。

清定上师,俗名郑全山,出身于世代信仰佛教的家庭,素受佛法熏陶。1920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哲学系,后投笔从戎。1941年5月3日清定上师萌出尘志,发愿弘扬佛教庄严国土,主动到重庆南岸狮子山慈云寺,依澄一法师座下出家,并于同年冬月,到成都昭觉寺依慧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

清定上师得戒后,静住经楼,博闻强识,遍习经律论三藏。后依止能海老上师学修密法。密法修持注重师徒相契,心心相印,学修方可成就,清定上师与自己根本上师便具此种相应关系,对能海老上师之教,上师能心领神会,并如法行持,深得老上师之欢心。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