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四禅分类:【传统文化】 佛教术语。“四禅定”之略,指坐禅的四个境界,以“离欲”为前提,又称色界之四禅,即: 初禅(观受),此境界可以产生出一种远离欲界的喜悦感;二禅(乐受),初禅境界的喜悦感渐渐升华为信根(信仰);三禅(喜受),进入了非苦非乐的自然境界;四禅(不苦不乐受),体味出一种无忧无喜、透明智慧的佛境。《长阿含经》卷8、《俱舍论》卷28、《杂集论》卷9等有载。 亦称“四静虑”。佛教用来治惑、产生各种功德的四种基本禅定。“禅定”是“禅”和“定”的合称,意为心不散乱,不染烦恼,心注一境,生起一切正量智慧之果。若从心理活动分析,四禅分为三类18支。初禅由五种因素构成: 对事理的粗略思考、细致思考事理、快乐、极乐、专一,具有能断爱恋欲界妙欲的贪、策寻思和苦忧等对治支中的觉观,以及功德支中的喜、轻安乐、安住支中的心一境性定等五支功德禅定。离贪得喜乐之后,还要除去粗细分别的心理活动。初禅有梵众天、梵辅天和大梵天,居梵众天的大梵眷属、部众已净除罪业,住四梵住处。梵辅天是辅佐大天与念诵经忏的诸天所居之处。各别明了、胜解、极净、摄喜、分辨、加行边际为初禅所具有的近分六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