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族节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回族节日分类:【地域文化】 回族主要有三个盛大庆祝的节日:冒路德节、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另外,回族人民受汉族人民影响,也过春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冒路德节 冒路德节又叫圣纪节、圣诞节,每年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举行。按照伊斯兰教教义,这一天是伊斯兰教的创立人至圣穆罕默德的诞辰和忌日,每年这一天,各地穆斯林要举行隆重的宗教活动,纪念至圣穆罕默德。 肉孜节 肉孜节又叫开斋节,回族人民叫作“尔代节”或“大尔代”节。维吾尔、哈萨克等族以古尔邦节为大节,回族人民的大节是肉孜节,故称大尔代。“肉孜”在波斯语里是“封斋”、“减食”之意。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中人必须遵行五功:念经、礼拜、斋戒、纳天课和朝觐。每年伊斯兰教历的九月一日至三十日,为斋戒月,其月人们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食,白天不进任何饮食。老弱儿童可以不把斋,但应节制饮食。斋月第二十九天,人们要进望月,当晚看见新月,次日就为开斋日(“菲吐尔”)。看不见新月,就封斋满三十天,以第三十天为十月一日,开斋日也定在这一天。回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开斋节,就在这一天举行。回族人民很重视封斋与开斋,每年斋月到来之前,家家都要粉刷房屋,理发、洗澡,准备节日服装和食品。开斋日这一天,人们清晨即起,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成年男子去清真寺作过礼拜后,邻里、亲戚之间就开始互相走动,结伴拜节,大家互相祝福,馈赠礼品,气氛快乐热闹。节日期间,家家都备有炸馓子、油??、五香茶等传统风味食品,用以待客,有条件的还要杀鸡宰羊。已婚和未婚女婿,都在这一天带上礼品去给岳父母拜节,青年人也喜欢选择这一天举行结婚典礼。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也叫库尔班节,“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为“牺牲”、“宰牲”、“献身”之意,古尔邦节意译过来即“牺牲节”、“宰牲节”。据伊斯兰教教义,先知易卜拉欣梦见真主安拉命他杀子献祭,当他遵旨亲手宰杀爱子伊斯玛仪时,安拉被感动,命天使送来一只羝羊代替伊斯玛仪。从此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宰牲献祭。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时规定,每年开斋节后的第七十天,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为宰牲献祭之日,此后相沿而成传统节日。这一天,回族人民去清真寺做礼拜,访亲问友,互贺节日,互赠礼品。有条件的地方,举行宰牲仪式以为节日之祝。仪式上每人宰一羊,七人宰一牛或一驼。肉分三份,一份施济贫困,一分留自己食用,一份款待客人、馈赠亲友。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