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分类:【传统文化】 县级民族自治地方。1990年6月12日成立。位于河北省承德地区的最北部。因清代曾设“木兰围场”(帝王围猎之地)而得名。面积9220平方公里。人口499400人。主要为满族和蒙古族。县政府驻围场镇。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耕地面积134.8万亩。农产品以稻谷、玉米、马铃薯、莜麦为主。还有线麻、甜菜、油料等。坎上草原水草丰美,草质较佳,是良好的天然牧场。有杏仁、蕨菜、蘑菇、药材等土特产品。建有机械、化工、建材、电力、食品、皮毛、造纸、玻璃等工业。矿产丰富,有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猛石、氟石、硅石。 成立于1990年6月16日,地处河北省北端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属河北省。东、北、西三面与内蒙古喀喇沁旗、赤峰县、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接壤,西南邻丰宁县,南连隆化县。距石家庄614公里。面积9131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围场镇。全县有10个区、5个镇、44个乡、313个行政村,50万人口。其中有满、蒙古、回等少数民族24.5万人。是一个多民族县,少数民族中,以满、蒙古族人数最多。围场县历史悠久,商属“鬼方”,西周、春秋、战国属燕,秦属渔阳、右北平两郡,东汉为乌桓、鲜卑地,西晋、前秦属燕地,隋为库莫奚、契丹地,唐属河北道,金属长兴县、兴化县,明为鞑靼部牧地,清初为蒙古部落游牧地。清康熙二十年(1681)设置“木兰围场”。民国元年(1912)始置围场县。今隶属承德地区。名胜有燕秦长城、元半截塔、佛石庙、庙宫、革命烈士墓、木兰记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700―1900米。主要山峰有大光顶子山、榛子山、大素汰山、锥子山、韭菜楼山。其中大光顶子山海拔1939.6米,为全县最高峰。河流主要有阴河、小滦河、伊玛图河、伊逊河、吐力根河。气候地域差异大,春干多风,夏日照长,秋季霜早,冬寒风强。年均降水量455.5毫米,年均温0.3℃―4.7℃,1月均温-13.2℃,7月均温20.7℃,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公路有北京至围场、赤峰至边墙山、承德至赤峰、围场至多伦4条干线公路,各乡、镇通汽车。有机械、化工、建材、电力、食品加工、玻璃、皮革、造纸等工业。矿藏资源主要有石灰石、大理石、石英、锰石、氟石、硅石、冰洲石、珍珠岩、铅、锌、金等。有耕地134.8万亩,其中水浇地占16.9%。农作物有玉米、谷子、莜麦、马铃薯及大豆、胡麻等。有林地441万亩,其中天然林268万亩。林木以杨、桦、黑松、落叶松为主。果木有苹果、红果、杏仁等。全县牧场面积620万亩,以饲养马、牛、羊、猪、鹿等为主。土特产有杏仁、蕨菜、蘑菇、木耳、铁丝草和40余种中草药材。动物有狍子、黄羊、野猪、野兔、鹌鹑、雉鸡等。各类学校有1000多所。还有剧团、文化馆、电影馆、文管所、图书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现有县医院、防疫站、地方病防治所、妇幼保健站、荣复军人疗养院、中医院等。在科学技术、文化、旅游、广播事业方面也有较大发展。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