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内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国内城

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集安市临鸭绿江畔,通沟河口东侧。是高句丽前期的国都(3~42年),成为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呈长方形,周长2713米,以大花岗岩石条作墙基,以其它石条为墙面,墙厚约10米,残垣高约3~4米,城墙三面都有10米宽壕沟,唯西面以通沟河作天然护城河以代壕沟。城墙南北各一门,东西各二门,城墙四隅设角楼。墙上垛台甚多,号称“马面”,用以防御来犯之敌。

高句丽中前期的都城,即今吉林集安市中心区的石城旧址。从旧址看,国内城略呈方形,方向为155度,东墙长554.70米,西墙长664.60米,南墙长751.50米,北墙长715.2米,城之周长为2686米。内外墙壁全部是以长方或正方形石条垒砌,内中夹以夯土。从外表看是一座坚固的石城。由于年代久远,几经修葺,城墙大部已失原貌。城原有六门,南北各一,东西二墙有门各二,均为瓮城。后来在民国年间 (1921年)修整时,留有城门三座,东曰辑文门,西曰安武门,南曰襟江门,自此之后,其余三门堵死。四面墙当初每隔一定距离修筑马面。每面墙的马面数目不等,从残迹看,北墙八个,西墙、南墙各两个,共计十四个。各马面的长宽有异。城内楼房栉比,原来遗迹不好察明。从公元3年?璃明王迁都至此,至长寿王427年迁都平壤止,几乎一直以此为都。就是迁都平壤后,国内城也以陪都地位存在于后世,是高句丽的重要都城之一。

高句丽王朝第二个都城。在吉林省集安市,建于公元3年以前。为中国现存最早石城。修筑石墙之前已有土垣,当为汉代以前土城。石墙用长方石块在土垣内外垒砌。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王见其“山水深险,地宜五谷,多麋鹿鱼鳖之产”,于汉平帝元始三年(3年)迁都至此。直至北魏始光四年(427年)成为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句丽南迁后,仍为当时重镇。城周长2686米,有城门6处。城上建门楼和角楼,并有马面墙,以增强防御能力。现有北墙和西墙北段,残高2―4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