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分类:【传统文化】 这一思想首先见于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兵书《司马法》。《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载:“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故德义不相逾。”国容,是指国家的礼仪、法度,其重在礼让。军容,是指军队的礼仪、法度,其重在服从。古时候,国家的一套礼法制度,不能用于军队,军队的一套礼法制度也不能行于国家。军队是国家机器的主要支柱,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武装集团,从阶级本质上说,治理国家和治理军队有同一性。但是,军队不完全等同于国家,军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讲严格的纪律和绝对服从就是军队特殊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军队的管理也因此和国家的管理不完全相同,古代思想家比较深刻地认识到治军和治国的不同。提出了“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的思想,在军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历代军事家都十分重视这一原则,注意严格治军,按军队的固有特性治理军队,现在,这一原则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