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故论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国故论衡分类:【传统文化】 近代章炳麟著。共3卷,7万言 。上卷小学,中卷文学,下卷诸子学。全书“叙书契之源流,启声音之秘奥,阐周、秦诸子之微言,述魏、晋以来文体之蕃变”,以发扬国学传统为宗旨。其中下卷诸篇,如《原学》、《原儒》、《原道》、《原名》、《明见》、《辨性》等,或阐学术思想之源流,或辨诸子学说之优劣,或比较中、印、西之逻辑,或谈人性之根本。收入《章氏丛书》。胡适对此书评价甚高,他说:“两千年中只有七、八部精心结构,可以称作著作的书――如《文心雕龙》、《史通》、《文史通义》等……章炳麟的《国故论衡》要算是七、八部之中的一部了。他的古文学工夫很深,他又是很富于思想与组织力的,故他的著作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都能‘成一家言’。”(《胡适文存》第二集) 学术专著。近代章炳麟(1869―1936)撰。章炳麟字枚叔,后易名绛,字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主革命的政论家,又是著名的古文经学家。《国故论衡》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共11篇,论小学;下卷9篇,论诸子哲学的流变;中卷7篇,论文学。章氏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文学总略》)。从这一广义的文学概念出发,章氏提倡论文应“以文字为准”,以学问为基础,而尚质直,重证据,戒空论,反夸饰,反对“以偶丽为主”。他又对历代文学概念的演变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对我们深入认识文学的本质特征有一定帮助。章氏评述历代散文、诗赋,于论辩之文尊尚晚周、魏晋,而于诗赋则薄唐、宋以降。《国故论衡》收入《章氏丛书》,第十三至十五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