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野制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国野制度

分类:【传统文化】

西周行政区划与组织制度。为西周兵役制度的政治与物质基础。又称“乡遂”制度、“都鄙”制度。据《周官》载:王国百里之内划分为“六乡”,百里之外划分为“六遂”。“乡”即“国”或“都”,周灭商后,为周族民众与贵族聚居之地,包括城邑和郊区。其地居民皆称“国人”。“遂”即“野”或“鄙”,指城邑与城郊以外的广大地区,乃被征服者与其他非周族民众聚居之地。该地居民称为“野人”。“国人”与“野人”之间,政治与经济地位,权利与义务等,都有本质的区别。“国人”属于统治阶级,是统治者和国家政权的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柱。他们享有参政权和祭祀权,同时有缴纳军赋、服兵役的义务,执行“国中什一使自赋”制度(参见“国中什一使自赋”条)。其组织形式为:“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谘”(《周礼?地官?大司徒》)。各设比长、闾胥、族师、党正、州长、乡大夫,以理其事。“野人”为被统治阶级,从事农业生产,须缴纳赋税、服劳役。在“国人”兵源足够时,“野人”无资格当兵。在“野人”中执行“野九一而助”制度(见《孟子?滕文公上》)。其组织形式是:“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五?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见《周礼?地官?遂人》)。各设邻长、里胥、?师、鄙正、县长、遂大夫,以理其事。该制度是为维护周族统治而服务,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