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圈养与棚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圈养与棚养分类:【中国民俗】 养鸭生产,主要在陕南。特别是汉中、安康地区,水利资源丰富,水塘、水田连片,河沟、湖泊遍布,养鸭极为方便。饲养方式有圈养与棚养。 圈养。每年农历二月,鸭雏上市时,农家都喜欢买几只或十几只回家,在柴草房或猪圈旁设栏饲养。鸭儿较大时,每天清早放鸭去附近的水塘或稻田里,傍晚赶鸭回家。所以,每到夏、秋傍晚时分,村旁、田野到处都可听到 “鸭哩哩……” 的呼唤声。这种饲养方法,省料省钱。直到秋后产蛋期过,人们便将鸭子自食或出售,来年又买新雏。 棚养。多为专业养鸭。规模较大,野外放牧,又称为放鸭。一般鸭棚为二三人放牧,一人肩扛蓼叶苫子(用竹片、竹篾、蓼叶编制,约9尺长,6尺宽,弯为半圆如拱桥)及行李、炊具、食物等,一人肩挑竹栏(夜晚圈鸭子用),手执长竹竿赶鸭群(每群300~500只),行、息于池塘、沟、溪、小河及收割后的稻谷田间。傍晚,在一块较平坦的地方,用竹栏将鸭群围住,人在蓼叶苫子里设铺休息,挖地灶安锅煮饭。蓼叶苫子棚又称为窝棚,设置于鸭栏旁边,既可避日晒、夜露和风雨,又便于照管鸭群。 鸭子长大后,先将公鸭上市出售,将母鸭全部留下收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