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圈子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圈子会

分类:【中国民俗】

湖南的会党组织主要是洪帮,该组织起始于明末清初(1661年)郑成功创立金台山远堂,其宗旨为“反清复明”。这个组织对内称“洪门”,对外各地名称不一,有的叫“袍哥”,又称“哥老会”,有的叫“天地会”,有的取洪字的偏旁三点水称“三点会”,或“三合水”、“三合会”,群众称其为“圈子会”。

圈子会标榜义气,崇拜春秋时羊角哀、左伯桃的生死之交;三国时刘、关、张的桃园结义;宋代一百零八将的梁山聚义和唐代瓦岗寨三十六英雄结义。前三者哥们儿义气贯彻始终,称为“全香”,只有瓦岗结义后归附唐王时,单雄信不肯降唐,被瓦岗兄弟杀了,没有全始终,只能称“半把香”,合起来称“三把半香”。以伸直中指、无名指、小指代表三把全香,以弯曲食指代表瓦岗半把香,形成一个弯曲食指与拇指结成圆圈,其余三指伸直的手势代表其组织,外人不知其意,只见他们常将拇指、食指捏成圆圈,故称他们为“圈子会”。

洪帮组织开始是有政治目的的群众组织,其政治目的是“反清复明”。辛亥革命成功后,这一目的失去意义,各个组织便自拟口号,其内容多为行仁义、爱国家之类。其实这些口号多流于空头,并无多大实际意义,实际上只是一种群众性的互助性的组织,组织成分非常复杂,一般无明确政治目标,很容易被各种政治力量所利用。既可为革命者利用,成为革命力量;也可为反革命所利用,成为反革命力量。如果为公正侠义之士掌握,可以做一些维护人民利益的好事;如果掌握在流氓地痞手中,便成为危害人民的恶势力。

洪帮组织以“山”为名,内部组织严密,有内八堂、外八堂的等级。内八堂是洪帮的领导核心,其职位分总堂(即寨主)、座堂(相当副寨主)、陪堂(相当副寨主)、盟堂(管盟政)、礼堂(负责文书缮写,制定规章礼节)、管堂(管人事、处理纠纷)、执堂(负责执行任务)、刑堂(负责执法)。新开的各堂就成为外八堂,其名次为心腹大爷、圣贤二爷、当家三爷、金凤四姐、红旗(或蓝旗、黑旗)五爷、巡风六爷、银凤七妹、先锋八爷(或称“花冠八爷”)、江口九爷、幺满十爷。因四和七的座位规定为女性,过去女性参加会党的较少,一般缺席不入堂,故自大爷至幺爷称为“外八堂”。洪帮成员无论入会早晚,年龄大小,座次高低,均以兄弟相称,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实际上会内地位有严格的等级区别。

洪帮组织系统分山、堂、水、香,并有一首说明的诗歌,如湖南开山早、势力大的楚南山,其山、堂、水、香的名称是:“楚南岳麓山,文星忠义堂,四海长流水,五湖万寿香。”其诗云:“天下楚南岳麓高,文星忠义聚英豪。五湖四海长流水,万福临门跨海鳌。”其内口号原为“反清”,外口号原为“复明”,后内口号改为“亲爱精诚”,外口号改为“努力救国”。

又如混元山的山、堂、水、香为混元山、明伦堂、先一水、至诚香,其诗云:“混元山万教为一,明伦堂五圣讲经,先一水洗清世界,至诚香永庆升平。”内口号是“普化人类”,外口号是“亲爱精诚”。

集中山的山、堂、水、香为:集中山、八义堂、仁爱水、民族香。其诗云:“集中意志莫?徨,八义威名四海扬,民族复兴从此始,仁爱原来得久长。”

楚荆山的山、堂、水、香是:楚荆山、忠义堂、甘露水、通天香。其诗曰:“楚荆山上把香烧,忠义堂前结故交,甘露水中漂好汉,通天各寨该英豪。”内口号是“反清复明”,外口号是“结仁结义”。

会党成员的凭证叫“符帖”,上面写有山、堂、水、香的名称,还有恩兄、承兄、拜兄、义兄的姓名,再就是入会者(称“新贵人”)的姓名。符帖发给会员后要很快背熟,然后烧掉,以防泄密。以后成员彼此见面时,用手势和暗语联络。圈子会的人无论给人端茶、敬烟,均屈食指,与拇指结成圆圈,其余三指伸着,摆放碗筷、桌子、凳子都有手势,如对方也是圈子会的人,一看便知,便用隐语进行对话。如问:“仁兄为何把指弯,弯指的根本在哪山?什么人弯指打渔鼓?什么人弯指来请安?”答:“仁兄问我手指弯,弯指的根本在梁山。湘子弯指打渔鼓,小弟弯指来请安。”

对上暗语后,有的还要用隐语和手势互相盘诘,弄清对方的身份和来龙去脉,认定是自己人后便称兄道弟,对方如有什么困难和要求,都要设法帮助解决。

洪帮组织纪律严格,戒律有十条十款,在入会宣誓时由带香人宣读,座次越高要求越严,处罚越重。其条款规定:“上四排哥子反了教,自己挖眼自己跳(自己挖眼活埋);中四排哥子反了教,自己拿刀自己?(用刀自杀);下四排哥子反了教,三刀六眼定不饶(用刀在腿上扎三刀,要扎穿,两面成六个眼);幺满十弟反了教,四十军棍定不饶。”洪帮称违犯会规为“反教”,始建时严格执行纪律,不讲情面,真有处死、扎三刀和打军棍的,后来便渐渐松弛。到抗日战争时期,会党发展迅猛,滥收会员,以上纪律很少执行。

湖南洪帮组织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革命的各个时期都起过不小的积极作用,也有一些组织为恶势力或反革命把持,作恶多端,为人民所憎恨。

清时,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唐常才为联络会党力量,在湖南创“富有山堂”,康、梁、唐为正、副龙头,会堂曾为变法维新做过一定的工作。

辛亥革命前夕(1903年),民主革命先驱黄兴与宋教仁、刘揆一、刘道一等在长沙成立反清革命组织华兴会。当时华兴会成员大多是革命知识分子,黄兴认为要推翻清政府必须武装起义,要武装起义必须联络发动会党力量,并决定由刘揆一出面与歌老会首领湘潭马福益联络。马在湖南首创回龙山,为湘、鄂、闽、赣四省洪江会首领,湘鄂两省正龙头,人称他的势力“上通两广,下通两江”。刘揆一联络成功后,黄兴便进一步与马共议光复大计。在黄兴的提议下,成立以哥老会为骨干的“同仇会”,作为华兴会的外围组织,并根据日本佐尉军制编为革命军旅,黄兴为上将,刘揆一为中将,马福益为少将,掌握会党事务,并决定在十一月十六日慈禧太后生日的万寿节那天,趁全省官吏在省城大举庆典之时,举行武装起义。后事泄,华兴会员和会党成员被害者甚多。黄兴、宋教仁东渡日本,马福益奔走广西。翌年,马回至湖南,图谋再举,不幸被捕就义。马福益事后,洪江会成员为马复仇,多次举事,在萍、浏、醴起义时,遭到清政府残酷镇压,其组织因而散亡。

辛亥革命中,湖南会党虽没有独树旗帜组织武装,但在同盟会的统一领导下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谭人凤在《社团改进会意见书》中写道:“革命(辛亥革命)之成,实种因于二百余年前之洪门会党。”“在运动之初,惟洪门兄弟能守秘密。发动之后,亦惟洪门兄弟能听指挥。”“人无论远近,事不计险夷,人人奋勇,个个当先,卒有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不数月而共和告成,军队之功,实亦洪门兄弟之功也。”这些赞许当然是对整个洪门而言,然其中的主力是湖南洪帮组织。

抗日战争时期,洪帮在农村发展壮大,到处有帮会头子开山堂,入会者甚众。有的是利用这个组织团结一部分人进行抗日,有的是借会党势力保身家性命,有的借此为非作歹,鱼肉乡民。其中有两支以会党力量为主干的抗日游击队非常有名,对日寇的横行作恶给予严重的打击。一支是张鹏飞组织的飞部,一支是马扬德组织的马部。张鹏飞原本是圈子会大爷,便以开山堂的名义,吸收扩大抗日队伍。马扬德原为和尚,后还俗。开始个人夺取了日寇数枝枪支,然后联络了13个热血汉子,采用传统的结盟兄弟的方式,在关帝面前焚香结拜,喝雄鸡血酒盟誓:“同心协力,共同抗日,永不变心。”后马扬德参加了圈子会,担任大爷,便宣布全体队员均为圈子会会员,内口号是“同心协力”,外口号是“共同抗日”。

这两支以圈子会形式组织的抗日队伍纪律严明,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哪里有鬼子作恶,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在群众的掩护和帮助下,打得日本鬼子闻风丧胆。1945年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途经湘潭时,听到群众对这两支队伍的赞扬后,给张鹏飞、马扬德二人下了派令,委任二人为“湘鄂粤人民自卫队大队长”,并吸收马扬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两支抗日队伍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共湘潭地下党城市工委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为解放湘潭出力,决定成立“兄弟联谊自治会”,作为党在洪帮组织各山堂进步人士中开展工作的统战组织,提出“消灭豪绅,除暴安民,兄弟自治,世界大同”的口号,并制定了互相监督、实行自治的纪律和联络暗号。经过联络工作,把20多个山堂秘密联合起来,控制了他们的消极作用,发挥了他们的积极作用。

尽管圈子会在湖南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危害亦不小,主要是在辛亥革命后,谭延贻在湖南任督军时,与权绅、军阀勾结,大肆屠杀起义新军和会党成员。许多会党成员被迫拖枪上山当土匪,时间一久,形成为一股危害社会、人民的恶势力,他们杀人、抢劫、绑票“拉肥猪”等,连政府也怕他们几分。抗日战争时期会党组织膨胀,不少与官府勾结,为害百姓,大部分会党组织已无进步作用可言,有的还为反革命势力利用,沦为反革命的工具。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特务机构组织的“金陵戴岱山”,它的山、堂、水、香是:金陵戴岱山,名标中正堂,源流溪口水,豪杰万年香。从“金陵”、“戴岱”、“中正”、“溪口”便可明白地看出,它是一个以会党形式作掩护的国民党特务组织。后因群众识破及时报告公安部门,未得到发展便被镇压下去了。

湖南会党还有清(青)帮组织,但影响不如洪帮大,势力不强。民间有“清转洪,万年兴;洪转清,剐皮抽筋”的说法,赞成清帮成员转入洪帮,不赞成洪帮成员转入青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