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土地公信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土地公信仰分类:【中国民俗】 台湾的土地公,也称“福德正神”、“后土”、“老土地”,客家人大部分称为“伯公”、“大伯爷”。明末清初移居来台的大多为农民,由于经济的需求而祈求土地公,所以土地公备受民众敬爱,在街头巷尾、田间山冈,到处都可看到土地庙,故有“田头田尾土地公”之说。台湾的土地庙,庙门上方大都挂有“福德正神”的横匾,两边悬一副对联:“福自天降维守正,德能配地合称神”。在台湾寺庙中,以土地公庙最多,有气派堂皇的,也有极小的,有的小到只用四片石板搭成,其中三片当墙,一片当顶,也称土地公庙。有的乡村仅在大树下摆上石头,上面画道符或贴个“春”字,仔细些的,就在上面写上“福德正神”四个大字,以示供奉土地公。除了有专祠供奉外,各庙宇中还普遍设坛祭祀。此外,民间许多人干脆把土地公迎进家里祭拜,称为“私祭”。土地公的神像有大有小,小的约有五六寸,大的也就是一二尺。土地公神像通常是衣冠束带,脸颊丰满,一表福寿相,和蔼可亲地坐在老爷椅上。山林间供奉的土地公,大多是骑着老虎。 全台最大的土地公庙―――福安宫 农民们认为土地公是专司土地的神,是地上一切生产物之母。如遇丰收之年,农民认为是土地公保佑,收获完毕,即拜土地公;若遇荒年,则认为对土地公不够虔诚,于是扩大祭祀。随着时代变迁,土地公不仅是农民祭拜的神,由于人们认为它能使人致富,除保平安外,还具有“财神”的功能,所以后来矿业、制造业、商业、金融业等各界人士,也都祭祀土地公,以期能从土地公的财富中,分享利益。此外,诸如家人生病、子女参加联考、男孩当兵、女儿出嫁、失物、车祸等,都向土地公问卜、祈福。那些大兴土木兴建大厦、公寓、售货亭住宅、工厂、桥梁、道路等的人们,在开工破土之际,都要祭拜土地公,以期工程顺利。由于土地公是镇守土地的神,对所有土地都有守护之职,以至于在丧葬入土之前后,都要读一段祭文,禀告土地公。还有,凡蒙受冤枉、发誓表示清白者,都纷纷请求土地公主持公道。捕鱼业、屠宰商等与杀生有关的行业,对土地公都要进行隆重祭奉。台湾有俗语“得罪土地公饲无鸡”,足以说明民间对土地公的敬畏。台湾民间祭祀土地公极为普遍,据民国七年(1918年)日本台湾总督府调查台湾寺庙统计,全台共有各种寺庙3241所,其中土地公庙有669所,排名第一。1992年,据台湾省民政厅所作的台湾寺庙调查,土地公庙有987所,在台湾寺庙中排名第一。 土地公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的生日,称为“春祭”。此时也是农忙播种期,这一天农家要杀鸡宰鸭,一方面祈求土地公保佑丰收,一方面也祝福土地公万寿无疆。土地庙多要演唱戏曲。农历八月十五是土地公升天之日,还要祭拜一次,称为“秋祭”,感谢土地公一年来的保佑。由于土地公是商人的保护神,每逢初二和十六,商家都要“做牙”(吃犒赏),祭拜土地公。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做“头牙”(首次的“牙”),这天晚上店主照例用祭拜土地公的牲醴招待伙计、房东、亲友和老主顾,叫做造福。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是“牙尾”(最后的“牙”)。头牙和尾牙,祭奠盛大隆重。每逢过年过节,土地庙的香火更为鼎盛,家家户户都准备祭品祭拜土地公。祭品为鸡鸭、鱼肉、糖果、水果、饮料、金纸、香烛等。台湾还有出售土地公专用的“福金”(俗称金银纸),供祭拜土地公的信徒用来烧给土地公。“福金”纸约三寸宽,三寸二长,每张表面的金箔半寸,十张装成一束。在路边或田畔、桥头等地方,常可看到竹枝夹着一束“福金”插在那里,这是献给该地的土地公。台湾土地公香期以屏东县车城乡福安宫和台南县白河镇福安宫为代表,进香的队伍,以神轿为主,较少其他阵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