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域聚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地域聚落分类:【中国民俗】 上海开埠以来,大批来自同一籍贯,但不是同一宗族的移民为了能在这块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得到同籍同乡的帮助和提携,便自然地从原来以宗族制度所维系的血缘性向地域性发展,地域聚落就迅速形成,这些聚落的名称,一般都以居民的地域籍贯命名。闸北区宝山路街道公兴居委会,1949年前由于大批苏北人在此搭棚定居,形成一个热闹的聚落地区,而得名为江北大世界。会文路原是一片荒地,因抗日战争时期一批批江苏南通籍移民相聚而居,故称之为南通新村。长宁区宣化路226弄因主要为南通籍居民在此定居,故名南通村。在上海还有许多以居民地域籍贯命名的聚落。如普陀区有苏北里、江淮新村、无锡弄、西安坊等;长宁区有江阴弄和苏北里;闸北区有安徽里、台安里(辽宁省台安县)等。 浦东新区境内的周家渡街道东部,有聚落名苏鲁村,因聚落内多系苏北籍和山东籍人而得名。潍坊街道西北部的泰北村,1925年起有泰州籍俞姓定居。1946年,苏北有些新四军烈、军属和干部来不及北撤,辗转到此搭棚定居。后又有一批泰州北乡流民到此定居,故聚落得名为泰北村。张家浜街道东北部的东垃圾塘,自清咸丰年间起,有苏北人陆续来此定居,后形成商业小街,名曰江北街;清光绪末年,此街上建庙一座,谓之江北庙,每年举行的一次庙会,称江北会。街道西北,有聚落居民多为湖北籍,而得名为湖北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