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地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地学

分类:【地域文化】

(一)中原地学名著

《地理书》与《汉书?地理志》:《地理书》一书,是西汉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一带)朱赣所撰。该书对全国各地,按照区域,条列其风俗,据说“颇为详洽”。这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学著作。《汉书?地理志》是东汉班固在京师洛阳撰写的。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不仅把《地理书》的内容融汇进去,并以全国疆域政区为纲,详述了103个郡(国)、1587个县(邑、侯国)的建制沿革。它还对全国各地的政区、人口、物产、风俗以及山川、关塞、水利、古迹等,作出简略记载。《汉书?地理志》对我国地理学发展影响很大,它开辟了疆域地理志学科新领域,在我国“二十四史”中,有19部都仿其例而撰有《地理志》。它对方志的诞生与发展,亦有所启迪。

《水经》与《水经注》:《水经》3卷,东汉桑钦所撰。桑钦字君长,河南(洛阳)人。他的《水经》一书,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137条,是一部我国最早的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专著。《水经注》40卷,是北魏郦道元注释《水经》的著作。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曾在北魏首都洛阳任过职,并出任过鲁阳(今河南鲁山县)太守。《水经注》全书记述了1252条河流,比原著增加了千条河流;共30万字,比原书增加20倍。《水经注》将每条河流历史上的地理变迁,都予以详细记载,“庶备忘误之私,求其录省之易”

,所以内容十分丰富。本书以水道为纲,详述各地地理概况,对中原诸河流域内的地貌、地质、土壤、气候、物产、民俗、水利工程、城市兴衰、地名沿革等,作了全面综述,对当今经济建设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12卷,唐初名僧玄奘撰。玄奘俗名陈掉,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他于贞观三年(629年)奉旨西行取经,前后历时17年,长途跋涉5万里,亲身经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遇到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完满归来。他归国不久,完成了《大唐西域记》这部名著。书内记载了他所亲历的110个国家、地区和传闻的28个国家的概况,对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风俗、民族、宗教、山川、物产、气候,都有较详细的记述。这是一部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和中亚、印度半岛的地理著作,促进了当时对边疆和国外地理知识的传播,至今仍是我们研究上述地区历史地理的宝贵文献。

《太平寰宇记》的编纂:《太平寰宇记》200卷,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1),乐史在开封编撰。当时宋太宗征服北汉,全面出现了一统局面,乐史因合舆图所隶,详考各地始末,而成此巨著。书中“万里山河,四方险阻,攻守利害,沿袭根源”(《太平寰宇记?太平寰宇记表》),历历在目。全书国内部分依照行政区划叙述,域外四邻地区亦略予兼述。本书与唐代志书有所不同,它增入了许多人物和艺文篇章,开创出方志列入人物、艺文的新体例。全书卷帙浩博,考据精核。

李贤主编《大明一统志》:《大明一统志》90卷,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4),李贤奉敕修撰。李贤是河南邓州人,官至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他所主编的《大明一统志》,按照《大元一统志》体例修成。此书是明代唯一的一部全国一统志,至今尚存,内中虽有舛讹?牾之处,但仍不失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古代地学重要著作。

(二)地图绘制与地学仪器

地图绘制:地图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据《尚书?洛诰》记载,西周成王派周公到洛水流域建造城池,周公经过勘察和占卜之后,决定在?水之西建王城,在?水之东建成周城,周公把占卜情况和建城地图,献给成王批准。可见中原地区,早在三千年前的周初,已经使用地图了。

晋代,地图学家裴秀,长期在洛阳为官,曾担任尚书令、司空(相当宰相)等要职。他鉴于以前地图不设比例尺,都比较简单粗陋的毛病,亲自主持编绘出一套《禹贡地域图》共18篇,这是当时我国最精详、最完备的历史地图集。裴秀还明确提出绘制地图应该遵循的六条原则,即“制图六体”(《晋书?裴秀传》)。在他的制图理论指导下,图纸比例、方位、距离、道路迂迥、河湖深浅、高山峻险、地表情况等,都可在地图上体现出来。他所提出的制图六体理论,是世界较早较完整的制图学纲要。裴秀在地图学方面的成就,在我国地图史上和世界地图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地学仪器:东汉时代,地震频繁,张衡于阳嘉元年(132年),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地动仪以精铜制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仪器内有一根铜“都柱”,柱旁有“八道”,道中有“牙机”。仪器外部周围八方铸有八条龙,龙头向下,口含铜球,龙头下各有铜蟾蜍张着口,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方位发生地震时,“都柱”就会发生倾斜,使发生地震的方向龙头嘴巴张开,将所含铜球吐出,落入铜蟾蜍口中。这样,人们便知在什么方向,什么时间,发生了地震。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地震学史上的一个创举。经过1000多年后,到了13世纪,古波斯马拉哈天文台才有类似的仪器问世。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古代指示地面方向的车辆。它在我国出现很早,三国时已经失传了。曹魏明帝青龙年间(233―236),马钧在洛阳奉旨制造指南车。马钧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造成功。指南车上站一木人,无论车子怎样转弯,木人伸臂一直指向南方。指南车由巧妙的自动化机械构成,是我国古代地学科技的又一伟大成就。

(三)中原方志

方志又称地志或地方志,是一种专门记载一个地区情况的地学著作。中原地区很早就有修纂地方志的优良传统,方志文化遗产极其丰富。较早的方志,有晋江敞撰的《陈留志》15卷,宋代环中撰的《汴都名实志》3卷,元代王恽撰《汲郡志》15卷,可惜都成佚书。到了明清时代,中原方志著作开始大量涌现出来。据调查统计,河南现存方志多达554种。其中明、清两代所修《河南通志》就有8种之多。方志中有省志、府志、州志、县志、厅志、村镇志等,其中以县志的数量为最多。有的县份对县志十分重视,曾经屡次修纂,例如鄢陵县志前后九次修纂,中牟县志、滑县志都七次修纂。方志是介绍一个地区情况的综合著述,一般都有疆域、山川、物产、赋税、职官、人物、风俗、古迹、水利、灾祥、艺文诸篇章,载有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还有天文、生物、科技资料,地学方面的资料尤其详细。方志这种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