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坐忘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坐忘论分类:【文化精萃】 道教书名。唐司马承祯著。一卷。系统阐述了道教的修道思想,主张收心、守静,去欲。论述修道坐忘安心之法,关键在于静定功夫。认为“心体”本是“以道为本”的,但被外物所污染,因而学道之人要收心离境,不为外物所迷惑,达到“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的境界。这种修养方法是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而形成的,对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主静说”有一定的影响。收入《道藏》第704册。 道教书名。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撰。1卷,收入《道藏?太玄部》。分信敬、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7篇,又附有“枢翼”1篇。发挥了《庄子》“坐忘”、“宇泰定”等道教经典理论,并吸收了儒家正心诚意和佛教止观、禅定等思想,论述“安心坐忘之法”。认为“夫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坐忘论?序》)。养生者,必须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才能长久。从“信敬”以至“得道”,是依次修炼的7个阶次,层层深入。首先是信道敬仰,勤行不殆。再断有为俗事之缘,无为恬简。以静定功夫安坐收心,自人虚无,心乃合道。简事去欲,在物无累。体静心闲,洞观真理。最后为泰定致道。其中心思想是静定去欲,得道长久。其说对道教内丹的发展和北宋周敦颐“主静说”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为研究唐代道教修道方法及理论的主要资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