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无论在哪儿,只要地形许可,中国人就将城市修筑为方形。稻田与军营也是一样。在设计过程中,风水先生起着很大作用。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根据天体的方位来定向的。城市本身以 “三”为基数,分为左城区,右城区和中央三部分,以统治者的宫殿为中心。两千多年来,城中央的宫殿一直是该城的政府所在地。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它是绘画中经常描绘的母题。画面上一般是三个人神色安详地坐在城门楼上,毫不理会城外准备发动进攻的敌军。进攻者发现对方统帅在城上坐着无忧无虑地吃东西,以为城中伏有重兵,取消了进攻计划。而事实上,这是一座无人防守的空城。

穿官服的城隍神

大约从五百多年前开始,每座城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城隍。城隍常是该城的某个已去世的官员,他是根据该城人民的要求,由皇帝批准而升格为城隍神的。皇帝的职责是决定哪座城需要保护神,并作出相应的任命。同时,皇帝还可以提升或罢免城隍。在绘画中,城隍总是穿官服。城隍的另一个任务,是审判本城中新近死去的人。

中国古代都邑周围用土夯筑或砖石砌成的防御性墙垣。与欧洲古代城堡的构筑不同。最早的城垣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据说聚居于中原嵩山地区的部落领袖鲧(gun滚,禹的父亲),已经开始构筑最早的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推动,便逐渐形成以都邑为中心,以城墙为主体,以城门和敌楼为重点的点线结合、综合配置的军事筑城体系。这一体系除城墙、城门和敌楼外,还有瓮城、羊马墙、女墙、城濠、濠桥等部分构成。由于城墙圈围的城郭有正方、长方、圆形和其他不规则几何图形,它们的建筑要受地形、地质、地理位置的制约,因此有平陆筑城、依山筑城、沿海临江筑城等,它们千姿百态,各有千秋。

城墙是围圈都邑的墙垣,周长有长有短,小者数里,大者数十里。按唐代的规则,平陆筑城的城高、城底厚、城顶厚三者之间的比为4:2:1(见《卫公兵法辑本?攻守战具》)。如城高为6丈,则城底厚3丈,城顶厚1.5丈。按照这一比例构筑的城墙,既坚固耐久,又节省工料。

城门是内外的通道和城防的重点,建筑必须坚固,设方尤要厚足。一般的方形城每面开设一至数门,门用坚厚的大木制作,有的还增设暗道机关。城门上建有单重或多重檐的城楼,便于守将登城了望和指挥作战。城门外筑有屏蔽城门的瓮城,因形似瓮而得名,又称马面城,墙垣与正城等高同厚,偏开一至二门,既便于内外交通,又防止敌军直窥城内。城外三五十步外凿有面阔底窄的护城河,宽数丈至数十丈不等。上架通行的吊桥。护城河内岸筑有一道护墙,又称羊马墙,高约8―10尺。

城墙顶部外壁上筑有女儿墙,高约5尺,大致与士兵身高相等,中有射孔。女儿墙既可掩护士兵向外发射箭镞,抛掷石块,刺杀和击砸攻城之敌,又可避免攻城者射来的矢石。女儿墙上的城垛与两城垛之间的垛口,连绵相续,远远望去,形同方形锯齿,兵家称其为雉堞。一般城墙上都以城门为中心向左右延伸,每隔一定距离构筑一座敌楼,城墙拐角处的敌楼称团楼,有的建有战棚和弩台,这些建筑物都是在环城全线防御的基础上构筑的重点防御设施,每处可容士兵一二十人,并设置床子弩、抛石机、滚木檑石等摧毁兵器和器械,构成重点防御,并与女儿墙后面的士兵一起,形成点线结合、互相策应的防御体系。这一防御体系,又与护城河、羊马墙、各城门和瓮城一起,构成完整的城郭防御体系,以保障全城的安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