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城乡手工业生产方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城乡手工业生产方式

分类:【中国民俗】

在山西农村乡镇,大多数人从事的是种植、畜牧、林业以及渔猎生产,还有一部分人从事手工业生产,俗称“能工巧匠”。山西工匠职业的产生非常古老,唐朝时,晋城锅鼎、阳城铁货、并州刀剪、平定沙锅等载誉国内,杜甫曾有诗赞美并州刀剪说:“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山西民间有三十六行、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的说法,其中很多是工匠行业,有作坊式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和游动性的工匠生产方式。作坊类的有磨坊、油坊、豆腐坊、酒坊、醋坊、酱油坊、肉坊、皮坊、鞋坊、染坊等等。游动工匠有木匠、泥匠、石匠、裁缝匠、铁匠、皮毛匠、毡匠、绳匠、漆匠、画匠、锔锅匠、剃头匠、裱糊匠、纸扎匠等等。他们是民间经济不能缺少的生产力量,且各个工匠行业都有各自的生产方式和习俗,也有一些共同的习俗特点。

纺线线 (段改芳 摄)

工匠生产大部分是游动性的,有些虽然是作坊或家庭手工业生产,而产品也需要走街串巷或赶集上会售卖。由于工匠都有一技之长,人们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离不开工匠的帮忙,比如农具的修造、房屋的修盖、红白喜事的用品等等,工匠便走村串寨,上门服务,赚取工钱。他们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各行业的特殊技巧)巧妙地结合,具有极高的创造性,成为能人巧人,亦即“手艺人”。俗话说:“手艺是活宝,走遍天下饿不倒”,“干百家活,吃百家饭”。便是工匠生产游动习俗的写照。

工匠生产的传承,一般是拜师学艺,也有家传的,且往往是传男不传女,实质上仍然是属于拜师一类。工匠们最宝贵的智慧是基本技能的使用,其中“百工五法”比较普遍。这五法是指矩(用以正方)、规(用以正圆)、绳(用以正直)、衡(用以正平)、垂(用以正立),即谚语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工匠传承普遍地都有粗细之分,比如木匠,起房架檩拉大锯为粗木活,做门、窗、箱、柜为细木活;石匠中锻磨打碾是粗活,刻碑勒石为细活;陶匠中制瓮、缸、盆、瓦、砖为粗陶活,制杯、碟、琉璃为细陶活,各有各的技巧。工匠传承有自己的创造性,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百艺好学,一窍难得”。如编筐编篓的关键是收口,收得好,既结实又美观,因此民间有“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的谚语,这就叫“诀窍”,全靠用心琢磨,长期实践,才能“艺高胆大”。

拧麻绳 (段改芳 摄)

在民间传说中,人们修桥造塔,在关键时刻没了办法,往往都有鲁班(或他的化身)出来指点迷津。如太原双塔寺,当初修建时,无法将塔帽安放上去,工匠们百思无法,这时来了个白胡子老头,说话絮絮叨叨,大家感到心烦,老头说:“我已是半截土埋到脖子上,就剩个头的人了,你们爱听不听。”工匠中有人细心琢磨老头的话,咳!有了,用土将塔埋住,把塔帽安好后,再把土扒掉,不就成了吗?再找那老头,哪里找得到?大家于是醒悟了,是鲁班爷专门来点化的。

工匠生产行业崇拜和祖师崇拜习俗较为明显。工匠们为了维持和发展自己的行业,成立各种行业工会,制订行规俗约,如“不得跨业”、“不得跳业”等等,客观上起了“固行”、“护业”的作用。每个行业推举某个人并将其神化,作为本行业的守护神,俗称“祖师爷”,定时祭祀,如石匠、木匠、瓦匠、绳匠尊鲁班为祖师,农历五月初七,相传是鲁班生日,隆重祭祀。鞋匠的祖师为孙膑,农历十月初一祭祀,同时,徒弟还要向师傅献鞋。如若有人对祖师爷不恭,会受到打骂体罚,以此维护行业团结。画匠祖师爷为吴道子,铁匠祖师爷为李老君,席篾匠祖师爷为张班,玉器匠祖师爷为邱长春,锔锅匠祖师是女娲,缝纫业祖师是嫘祖,染匠的祖师爷是梅、葛二仙,剃头匠的祖师爷是吕洞宾。在工匠中长期流传祖师爷的许多传说,赞扬他们的不朽功绩和高超技艺,在工匠遇到技术难关时,祖师爷常常显灵,启迪后辈,充满神奇幻想色彩。此外,还有不少禁忌,如油坊忌讳女人进去,理发匠忌讳碰见钉掌的。祖师崇拜、行业崇拜的另一面是拘泥旧法,墨守成规,常常阻碍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新的行业,如修理自行车、摩托车、修表、修电视机等新型手艺,对从业者的文化科技素质有了新的要求,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行业习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