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城堡式羌寨民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城堡式羌寨民居分类:【风俗文化】 羌族的民居,鳞次栉比,往往由一批建筑群构成堡垒式风格的村寨,羌寨大多座落在山腰坡地、平台,也有的在高山或河坝。选择地形上既要靠山,又要避开泥石流的威胁;既要邻水,又要没有洪水险患;既要干燥,又要忌讳风口;更重要的是经济环境,附近要有足够的田地供衣食;另外还要从军事防御上考虑,有关隘可凭。寨中每一住宅均为石砌平顶楼房,左右相邻,前后相依,少则一二十户,多则七八十户,因而有的村寨足不出户就可以从房盖(平顶)上走通大半的人家,据说如遇意外,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公众的团结。由于受山势河流等地形的制约,各户大门的向背不尽一致,宏观上也不论“坐北向南”,只在具体空间讲究“倚山如椅”,恪守门不对近处高山,梁不顺宅邻大河的堪舆法则。本世纪上半叶,章松涛先生在羌区采风时,曾给羌寨民居留下文字记载:“在一座座巍峨的高山的山腰台地上,满种着玉蜀黍或是荞麦,一条条山沟的附近丛生着灌木,或是常绿的乔木,而在这些山沟的附近,玉米田中矗立着孤立的碉堡,排列着层层密密的堡垒式的建筑。黄色的墙衬着翠绿的背景,再加上蔚蓝的苍穹,色彩是何等的鲜明而调和。如果在山野遍开着粉红色荞花的时候,这样的境界也许就成为诗的或是童话的境界了。”羌寨民居显示出一种古朴生机、田园野趣的乡村之美。 羌族的住宅几乎为正方体或长方体形状,只是各自的布局大同小异。修房时相好地形,择吉日破土奠基,立柱上梁,然后就地取泥石砌围墙。砌毕,大梁上铺横木椽,其上编竹笆子,竹笆子上再铺荆棘竹叶之类,敷上稀泥、于土夯实即为平顶,日后泥土坚实时再筑成三合土,以更好地排雨水、晒粮食。对此,羌族端公的经典中有专门的记述: 一层石来一层泥, 墙壁四周砌齐整, 里里外外须光滑, 房基四角立柱顶, 顶柱穿方架屋梁, 住房内部自下而上分别是:一进大门的底层为畜圈。拾阶而上的第二层为木结构装修的居室、堂屋、锅台等主要活动区和供奉诸神位。再沿木梯上第三层就是大房背( 平顶)。约占其面积四分之一的一侧修到四层,谓之高房背,其下可收藏粮草,上可晒粮。最高层墙沿正中砌小塔供奉代表神灵的白石,家庭向神灵许愿还愿及祭祀便在此举行。每一层之间以古老的独木梯为途径,它是用直径近尺的木头斧凿成形如锯齿的阶梯,现逐步改为扶手木梯。 总体而言,羌族的住房采光和排烟不很通畅,但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有意利用烟熏使内部木质免受虫蛀,延长其使用寿命,经久不坏。整个住宅充分利用空间,显得紧凑集中,人、畜、物涵盖一屋,有利于收藏粮草和管理畜禽。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汉式砖瓦房正在刷新传统石砌平顶房的旧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