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堂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堂子分类:【传统文化】 满族统治者祭祀社稷、请神碉的静室。清入关之前,曾于兴京(今辽宁新宾县西)、东京(今辽宁辽阳老城)、天京(今沈阳市)建造堂子,入关后,于北京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建堂子,其中神殿五间居中,上覆黄琉璃瓦,汇祀诸神。东南建上神殴三间。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皇帝率宗室诸王及文武一品官员至堂子行拜天礼。平时若有命将出师或凯旋之日,皇帝亦率领武将及随征将士到堂子行礼。 在南河沿南口路北、北京饭店之西。始建于1644年,原在长安左门外,御河桥东,即今台基厂大街北口路西一带。堂子为满洲神庙的称呼。堂子供奉的是清阵亡的四位祖宗的遗物。清建立政权后,凡是有重大的政治、军事行动,就在庙内举行祭祀、誓师,当时称“谒庙”。入关后,乾隆时期将“谒庙”改为“谒堂子”,这项活动不许汉人参加。堂子的主要建筑有祭神殿、圜殿及尚神殿。圜殿前有一个皇帝致祭时的神杆石座。“堂子祭天”被列为清王朝的吉礼之一,分两种情况:一是国家大事,诸如元旦拜天、出征、凯旋等;另一种是属于一般的祭礼,如月祭、浴佛祭、马祭等。在元旦祭祀和出征祭祀时,由皇帝亲自前往,有特殊情况则派有关官吏代祭。堂子内神殿祭的是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及关帝。圜殿则祭主神纽欢台吉和武笃本贝子。平时,诸神安奉于坤宁宫内,相传祭前,用八个穿黄缎子衣服的太监抬神轿到坤宁宫请神。圜殿和享殿都设有供桌,上有祭器和奠酒用的瓶、樽等物。行礼前,皇帝先朝东坐在享殿檐下的两间坐褥上,王公贝勒按职位依次各坐于丹陛上下,内监奏三弦、琵琶,满洲神巫“萨吗”献酒,并举神刀祷祝,赞礼者边拍板边唱满洲神歌“鄂??”,皇帝和王公贝勒也拍板抚掌而唱。然后进享殿、圜殿分别行礼。皇帝面朝南,西间正中坐,王公就原位坐,吃祭品炸糕,喝完茶后方散。此习俗一直到溥仪逊位才结束。 清朝总祀社稷、诸神碉的静室。清初在兴京(辽宁新宾县西)、东京(辽宁辽阳老城)建立堂子以祭天。努尔哈赤天命十年(1625),自东京迁都沈阳后,在大东边门内又建造堂子。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后, 建堂子于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建神殿五间于正中,上覆黄琉璃瓦,汇祀诸神碉。南向前为拜天圆殿。殿南正中设大内致祭立杆石座。稍后两翼分设各六行。行各六重。第一重为诸皇子致祭立杆石座,诸王、贝勒、公等各依次序列,均向北。东南建上神殿三间,即尚锡神亭。每年初一,皇帝率宗室、王、公、满族一品文武官员到堂子, 行拜天礼。命将出师或凯旋之日, 皇上亦率领大将军及随征将士到堂子行礼。顺治二年(1645), 设七品官二人、八品官二人(后增至六人)守卫, 由礼部选补。乾隆元年(1736),增设洒扫人役12人,由内务部选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