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佛塔”的简称,俗称“宝塔”,梵文音译“咐堵坡”,巴利文音译“塔婆”。平面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原料有石、木、砖几种。形式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四门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墓塔等。塔的建筑,起源于印度,本是寺庙用以收藏舍利和经卷的。佛教传入中国,到处兴起建塔的习俗,最早起自北魏,至隋至唐大盛。现存木塔,以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为早,砖塔以苏州虎丘云岩寺为先。西安大雁塔,北京的白塔,较为驰名。随着社会发展,现在修建的塔,已与原来的本意相异,如水塔、灯塔、纪念塔,更具有实用价值和纪念意义。

佛教建筑物。中国古代佛塔的简称。俗称“宝塔”。起源于古印度,称“咐堵波”或“浮图”,用以藏经卷和舍利等。《说文新附》:“塔,西域浮屠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塔,正言咐堵波。此译云庙,或云方坟,此义翻也。”形式多为方形或8角形。通常有5层至13层,一般为单数,用砖木和石等砌成。后亦用以指佛堂,或塔形物体。

“佛塔”的略称,俗称“宝塔”,音译“罕堵波”或“浮图”,古代意译也作“方坟”。塔这种建筑形式最早起源于古印度,后随佛教东渐而入中国。旧称塔在印度是专门收藏佛舍利的地方,此说并不正确。据佛经记载,早在佛谢世之前,就有了塔的存在。《百缘经》云: “昔佛在世时,与诸比丘到恒河边,见一故塔毁落崩坏。”大约塔在古印度本为有名位之人死后身骨收藏之所。佛祖圆寂之后,其舍利为八国建塔供奉,此后佛徒才开始建塔、敬塔,以示对佛祖的纪念。佛教东渐之初,塔是中国佛寺建筑的中心内容,佛徒们在不断的建筑实践中,将印度的佛塔与中国原有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以楼阁式为主流的中国塔建筑体系。在中国,塔的形式有多种,其中以方形和八角形塔为多见,层数不定,但一般为单数。佛塔除了收藏舍利,还用于藏经,唐玄奘取经归来后,便将经书存放于西安大雁塔中。藏地的佛塔称“喇嘛塔”,为白色圆形,状似葫芦,故又称“白塔”,这类塔也见于北京、山西等地。

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多层级点式建筑。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数量最多,形式多样的建筑类型之一。塔的建筑结构,多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中国现存古塔有2000多座。按性质分,有供膜拜的藏存佛物的佛塔、高僧墓塔;按所用材料分,有木塔、砖塔、石塔、金属塔、陶塔等;按结构造型分,有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和其它特殊形制的塔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