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士庶不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士庶不婚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指士族与庶人之间不通婚姻。主要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和唐代。士指 “习学文武”、出身豪门贵族家庭之人; 庶指农工商,特别是工商,他们虽为“良人”,而非 “贱民”,但不属社会上层阶级。士庶不婚实际上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士族实行内婚。南齐武帝永明年间 (483―493),士族王源嫁女满氏,沈约特加弹劾,认为 “满氏姓族,士庶莫辨”; “王、满连姻,实骇物议……请以见事免源所居官,禁锢终身”。唐朝王室起自关陇,不重山东旧族,但亦屡次诏令限制旧士族之间自相婚配,而各旧士族却暗中抗拒,甚至自称为 “禁婚家”,不愿外婚,以致影响到后嗣衰微而门第败落。五代以后,婚姻虽然仍讲究 “门当户对”,但已无士庶不婚的限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黄巢领导的农民战争,使门阀士族退出了历史舞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