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复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复社分类:【文化精萃】 明末政治、文学团体,以张溥、张采为首。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成立于江苏苏州,主要成员还有黄宗羲、陈贞慧、吴应箕、陈子龙、孙临、杨廷枢等。得社抨击权贵,主张改良,继承东林党的事业,规模很大。文学虽拥护前、后七子,反对公安派和竟陵派,然其主张却是“务为有用”。早年诗文受复古主张影响,摹拟雕琢痕较重;后在现实斗争中有所改变。揭露权奸宦官,讴歌抗清伟业,同情民生疾苦,抒发报国豪情,慷慨激昂,亢爽质朴,富有感染力量。陈子龙为诗歌代表,张旬散文代表。复社成员与魏忠贤余党马士英、阮大铖等以及清统治者进行过长期斗争,或被害致死,或抗清殉难;直至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复社才被迫解散。 明末江南士大夫组成的政治团体。神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更为尖锐。时东林书院被毁而不可复。至崇祯朝,学子、士大夫以举业为名,继东林党而起,纷结文社。太仓人张溥、张采等合并了江南几个文社,于崇祯六年(1633)在苏州虎丘举行大会,创立复社。社事以论文为主,倡政治改良,以图挽救明王朝的统治。复社势盛,与崇祯一朝相始终。南明时曾受马土英、阮大铖等打击。清兵南下,复社成员陈子龙等参加抗清。至清初厉禁,其势始煞。 上海进步出版机构。胡愈之等进步文化名士于1937年创办。曾出版斯诺赠送、由王任叔、梅益、胡仲持等译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着中国》)一书,轰动海内外读者。1938年4月以“鲁迅纪念委员会”名义,由蔡元培、宋庆龄担任正副会长,复社社员胡愈之、许广平、周建人、郑振铎、胡仲持等20余人参加,以三个月时间编辑出版了《鲁迅全集》。另出版过《列宁选集》、《联共(布)党史》等书籍。1939年该社解散。 明代以八股文取士,读书人为求取功名,结社拜师之风盛行。崇祯六年(1633),张溥、张采联络全国各地十几个文学社团3000余人,于苏州虎丘集会,正式成立了复社。该社以“兴复古学”,“务为有用”(陆世仪《复社纪略》)为宗旨,以切磋学业,揣摩八股相号召,“声气蔓衍,几遍天下”(《四库全书总目》),为世人所瞩目。由于明末政治腐败,宦党擅权,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复社又以东林党后继自许,议论朝政,主张改良,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在抗清斗争中,其成员吴应箕、陈子龙、黄淳耀等壮烈殉国。明亡后遁迹山林,削发为僧者也不乏其人。总之,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其文学创作有鲜明的政治倾向,紧密联系现实。如吴伟业、陈子龙等都写下了关心人民疾苦,揭露时政窳败,感情激越的爱国诗篇。而散文则以张溥、黄淳耀影响最大。顺治九年(1652)复社被清政府取缔。但该社组织规模之大,群众基础之深广,向为我国文学史上所少见。它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